English

德国印象

2009-02-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我到德国法兰克福的第二天早上,到外面散步,迎面跑来一位身穿红绿相间运动服的中年女士,到跟前时向我微微一笑,轻轻招呼一声:“你好!”有人说,德国人很讲礼貌,不相识的人有时见面也打招呼。这话我一到德国就得到了验证。

随后的日子里,这类小镜头就屡见不鲜了。比如,我在大街上,拿着地图看,并没有找人

问的意思,不少行色匆匆的行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微笑着向我走来,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

我很快就发现,在公共场所出入门时,人们总习惯地回头看看。如果后边有人跟上来,就停住脚步,把门扳住,等后边人过来再松开手。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已是一种社会的自觉行为。

导游小胡正读经济管理博士。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学校里的一些感受。他们学生宿舍共有16人,3个外国人,其余是德国人。各住一室,相处融洽。电话公用,谁用了谁登记,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月一结账,合计话费与整部电话实际费用相差无几,人人自觉遵守,并无多打电话少记费的事发生。有时打完电话忘了登记,过后有人提醒,赶紧补上,并表示歉意。过圣诞节、复活节时,大家互相祝福。有时早上起来,门前放着小礼物,如巧克力、苹果、蜡烛什么的,不知谁送的,只好写张卡片放到显眼地方,表示谢意。学生每月开一次会,讨论的问题常常是怎样省电,是一直点灯,还是人走灯灭,人来灯开。有时还认真讨论怎样节省暖气,是早上开窗前放气省,还是开窗后放气省。其实这种对能源的省与不省,与他们每月的房租费毫无关系,讨论是自发自觉的,他们节省能源的意识,真正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老友》2009年第1期 张希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