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美国女中学生朱莉・津格泽睡觉时也要带着手机。母亲帕姆查阅女儿手机通信清单时,发现朱莉有一个月共收发6473条短信。这一吃惊发现让帕姆有点愁。其他一些美国父母可能也有类似感受,因为统计数据显示,持有手机的美国青少年平均每月收发短信超过2200条。
朱莉无论是在家、在学校、坐车、做作业还是遛狗时,
都要发短信。谈及短信,朱莉干脆地说:“没它我会死。”面对女儿巨大的短信量,帕姆担心如此频繁收发短信会不会给女儿带来负面影响?这代人究竟能在短信中大量的破碎句型、缩略语和字符表情符号中有何得失?”帕姆说,“短信一代”可能不在意面对面交谈的益处,甚至可能“对它感到不舒服”。
精神病学家杰拉尔德・J・布洛克甚至建议,把上网和收发手机短信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而在美利坚大学语言学教授娜奥米・S・巴龙看来,无论是否称之为上瘾,“铁杆”短信族往往在同他人交流时难以“进入状态”,原因在于他们的注意力不时被身处另外地点的人召唤。
(《羊城晚报》2.23 刘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