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海洋的生命困境

2009-03-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5岁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朱海洋,在研究生生活中心宿舍一楼的AuBonPain咖啡店,用一把大号厨房用刀结束了22岁中国女孩杨忻的生命。5分钟后警察赶到,他提着她的首级呆立在那里。那是2009年1月21日的晚上。

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无论是在档案、成绩单上,还是在同

学和朋友的印象中,朱海洋一直都是个优秀学生。这不禁使人心生疑惑――为什么都是好学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弑师案中,大四学生付成励用一把菜刀在课堂上杀害了43岁的教授程春明。在同学对付成励的评价中,出现得最多的形容词是热情、正直、向上。

朱海洋杀害杨忻的凶案再一次把疑问推到台前――理想教育和个人价值的教育效果为什么是反向的?广受正面表扬的优秀青年忽然成了提头凶手,在这背后,是他人价值的萎缩,以及对生命敬畏的缺失。

上海海洋大学的毕业生黄玉(化名)在回忆这个比自己高一届的师兄时,第一反应是:他是牛人,堪称学校的骄傲。她记着这个牛人师兄曾经获得学校的“侯朝海奖学金”,为了形容这个奖项如何重要,她解释说――这个奖学金是宁缺毋滥型的,不是每年都能找到人选。

搜索上海海洋大学的校园新闻网,多达7篇的校内报道基本上能清晰地划出朱海洋出国前的校园轨迹:宁波籍生源,经济贸易学院2001级国贸专业学生,品学兼优。

最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的英语。2002年,一篇《我校今年6月CET考试成绩状况分析》中特地突出,“(英语六级)朱海洋同学考出了96分的好成绩”。而后,他几乎横扫各种英语比赛和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03年12月托福考试中,他又以663分的高分位居当年全国第二名。

于是又有了《听经贸学院学长讲英语学习》、《兴趣是飞翔的翅膀》这些报道,自信热情的朱海洋对着学弟学妹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黄玉在大四参加调研时才近距离认识朱海洋,当时已经久闻朱的大名。现实中的朱海洋让她觉得“牛人”的称号名至实归:朱并不孤傲,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容易相处,除了英语,他的哲学政经知识也非常丰富。

由于本科毕业之前没有申请到美国的全额奖学金,朱海洋选择了直升本校的研究生。读硕士期间,他获得了去日本三重大学交流的机会。2008年,他成功拿到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全奖,专攻农业经济学方向的博士。

到美国三周后,他还总结了“美国特色”,除了“美国是个资源浪费大国”,这些新鲜的认知都是赞誉:校园环境好,常有小松鼠小野兔小浣熊出没;陌生人总是微笑打招呼;教授都很有风度;levis、星巴克、电子产品超便宜;教会是个好地方,经常组织国际学生免费吃饭,赞美诗和圣歌的旋律很优美,并且,“初步打算今年圣诞节皈依基督教”。

朱海洋对这些美好的事物心怀感情――这就让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华人留学生王凯更不明白,他为什么在那一瞬间变得残忍?

朱海洋的压力

朱海洋到美国后,黄玉经常在QQ上跟他聊天。刚开始,朱海洋的聊天里透着一股满足劲儿,虽然他每天一般要忙到晚上12点甚至1点才睡,早上7点甚至6点就要起床,但是他觉得自己很充实,“完全没有国内研究生期间混日子的负罪感”。后来,他也不免抱怨压力太大,“每天都过着高三一样的苦日子”。

他的新鲜劲头没过多久,压力和郁闷逐渐占了上风。他不喜欢他的专业,美国就业形势严峻,他读的农业经济学没有市场。在国内,他的英语是绝对优势,一出国,他的优势很快就泯然众人。他甚至告诉黄玉:跟外国人打交道有点难。

黄玉从朱海洋的个人空间的相册上获知他的行程。万圣节他去了北卡罗来纳,随后去了华盛顿,当时恰逢胡锦涛出席华盛顿峰会,那个相册的名称被直接命名为《华盛顿见胡主席》。他还去了波士顿,参观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又跑去纽约和自由女神合影。他还准备去拉斯维加斯。

不过,可以推测的是,他的内心不像他的外表看起来那么轻松。他在美国第一学期的成绩并不理想,GPA(平均成绩点数)很低,继续荒废下去,会面临丧失奖学金甚至直接回国的后果。

朱海洋Sturbridge公寓的邻居、华人留学生戴昱?回忆,出事前几天,朱海洋不是突然异常,而是突然正常了――他又想开始学习了。事前一天,朱海洋刚刚理了一个马丁・路德・金式的小平头发型。事后联想起来,戴昱?觉得这一切都充满了不解和古怪。

和杨忻的关系是驱使朱海洋走向疯狂的主要动力,还是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棵稻草?在纷纷扰扰的流言蜚语背后,一个信息备受关注――根据案件调查披露出来的资料,朱海洋在去年8月入学后不久曾经前往到该校的库克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不过,也有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在弗理工,学生和教职工去库克咨询中心是常有的事,仅2008年一年,访问该中心的人数就有1万多名。

“割头案”的现实和网络

除了朱海洋和死去的杨忻,谁也不知道那14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被捕时,朱海洋没有对警方说一句话。目前,朱海洋面临一级谋杀罪的指控,眼下被关押在弗吉尼亚州蒙哥马利县监狱,不得保释。

弗理工国际中心主任金・贝塞克透露,杨忻事先并不认识朱海洋,由于人生地不熟,到达美国后,通过同校学生介绍,朱海洋前往接机,并帮她熟悉新环境,这样的互助关系在中国留学生中是惯例。

杨忻看起来也曾一度信任朱海洋,除了她的母亲,朱海洋也是她在校方登记的紧急联络人。朱海洋的房东事后证实,由于当时学校仍在放寒假,宿舍尚未开放,杨忻曾有几天借宿于朱海洋在校外租赁的公寓。

案发后,警方调查人员对朱海洋和杨忻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在朱海洋的房间中搜到了两张刀具票据、一个从当地超市购买的包、一部紫色数码相机、一本医疗信息手册、电脑U盘、一本名为《陌生人群》的书籍。在杨忻住所收集到的证物包括:一张开给朱海洋的40美元支票、一部相机、一个粉色的日记本、电脑闪存和一封没有寄出的信。这封信不知道寄给谁,信封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唇印”。

不过,在青春、爱情和菜刀之间足以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弗理工杀人事件中,朱海洋和杨忻的个人资讯经过大众传媒的传播后迅速膨胀,在庶民狂欢的互联网时代,不少匿名的ID似乎都在以一种确切的口气讨论着朱海洋的动机和杨忻的秘密。

网上流传的朱海洋由于炒股失败而厌世杀人的说法,遭到了朱海洋好友戴昱?的驳斥:这些人太有想象力了。

最为流行的是“情杀”说。在一个版本中,朱海洋过去两周苦追杨忻,未获青睐后萌生杀机。更有市场的是另外一个版本,一个号称认识杨忻的ID在网上随手“爆料”,并送给杨忻一个恶毒的外号,经过网友的阐释和演绎,这个事件俨然成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翻版――简单而固执的朱海洋遇见成熟又世故的杨忻,于是在彻底的绝望和瞬间的疯狂中夺去了对方的生命。

事实上,任何对事件的过度阐释和恶意揣测,都是对真相的背离,以及对死者的亵渎。杨忻的好友刘佳一再表示:关于杨忻,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网上流传的那个外号,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她和男朋友的关系都是基于感情的。

人言可畏,不过杨忻已经听不到了。在MUN的大学中心,她昔日的朋友们办了个展台,上面放了些她的照片,留言本上写满了朋友们想和她家人说的话,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在那里微微地闪烁,透过小火苗,似乎连接着她和这个世界。

(《新民周刊》3.2~3.8 季天琴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