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阜新:“百里煤海”枯竭之后

2009-03-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过人民币的电镐歇了

在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人们还能看到海州煤矿充满激情的形象:一辆孔武有力的电镐,正奋力挖煤。

如今,海州露天煤矿就像地球的一块伤疤,盘踞在辽宁省阜新市区的南端。因煤源衰竭,海州矿在贡献了2.3亿吨的开采量后,于2002年4月申请破产

。而它,只是阜新“百里煤海”的一个缩影。

2001年12月14日,辽宁省阜新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7年多来,转型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主题。

寻求转型7年

在阜新市长潘利国看来,阜新的转型就是产业调整的过程。由煤炭的单一结构,变成多样化的形式,所以要培育替代产业。

阜新发挥人均土地5.6亩、猪牛羊的饲养量都有一二百万头的优势,吸引双汇、伊利等70多个龙头企业入住阜新,拉动27万农户进行基地生产。之前一直没有关注的玛瑙、氟和皮革等工业,也逐步上马,成为当地政府雄心勃勃规划中的一部分。

然而在转型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大面积的下岗失业。本世纪初,阜新矿务局20多万在职矿工中,有一半下岗,直接导致40万人口陷入生存困境。煤矿破产后,包袱直接甩给了当地政府。

特殊的矿工家庭

矿工家庭的特殊性,就像“原罪”一样,让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容易陷入被动。

“资源城市的失业情况,往往比一般城市更严重。”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人说,在计划经济时代,阜新各煤矿为了安置富余职工及其家属,设了很多本身并不需要的子厂和工程处之类的机构。这直接导致煤矿不景气后,这些人走上社会几乎一无所长。

阜新市有关部门曾在矿区组织过多次职业培训,并负责安排工作。据一位当事官员介绍,这些工作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很多下岗失业的不是嫌工作时间太长,就是嫌工资太低,要不就是单位太远,他们任凭吃低保”。

转型还远没有完成

一个尴尬的现状是,阜新市政府一直没有摆脱“吃饭财政”的困境。

到了2008年,阜新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4.6亿元,而支出超过50亿元。仅棚户区改造的贷款,阜新市一年便要偿还利息8000多万元。城市基本建设支出的不足,使阜新市区的不少街道都坑坑洼洼。

“政府没钱,对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就竞争不过外地;招商引资不利,就无法安排就业;无法安排就业,政府的负担就会越重。”阜新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了这个怪圈。

“阜新市的转型,还远没有完成。”该市经济转型办公室主任董彦超说道。

(《新京报》3.20 孙旭阳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