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一年一度的《小崔会客》已对话40多位高层官员。当这些广受关注的官员以坦诚、谦卑、用心的姿态出现在节目中时,人们看到了一种名叫“真实”的深刻变化。
刚刚结束了今年最后一期《小崔会客》节目之后,崔永元接受了记者的专访,4年来第一次讲述《小崔会客》的台前幕后。
在这里,让官员也弯下腰
记者:从2006年创办以来,《小崔会客》已历时4年,为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喜爱,这档两会期间的特别节目最初是如何诞生的?
崔永元(以下简称崔):非常突然。2006年我被临时通知以“会客”的形式参加两会报道。我知道后一愣,过去我几乎没有采访过高层官员,这个事情离我好像有点远。当时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选我?节目策划人告诉我,办这个节目就是想改变过去会议报道的模式。当时并没有说一定要开设一个栏目,只是一次尝试,反响好的话就做下去,不好的话可能做一期就停了。我采访的第一位官员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周铁农,采访前一天夜里我又睡不着了,一直犯愁,怎么开口好呢?
记者:过去有些官员上电视像在作报告,您是愁怎么让他不讲官话?
崔:这是一方面,要将官方话语尽量转换为公众话语。另外一方面,这些高层官员更擅长讲宏观的道理,但我希望他们能在我的节目中回到微观世界里。我左思右想,最后就一条,实话实说。第一期会客,我跟周铁农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实话,我说我特别紧张,我们家人听说我要采访您,也特别紧张,怕我说错话,惹什么事儿。然后周铁农也说了大实话,他说,我家里人听说你要采访我也特别紧张,怕你问的问题我答不上来,很尴尬。现在回想起来,《小崔会客》首推周铁农,开了个好头。
那以后我就意识到,这跟采访普通老百姓没太大区别。这些领导人也上过学,谈过恋爱,也为孩子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而烦恼,这些为什么不可以说?刚开始还只是在形式上寻找突破。我们把一些普通老百姓请进演播室,跟领导人一起探讨一个话题,这就改变了过去“常委会”的方式。这是我们第一年做到的,在这里,让官员也弯下腰。
记者:为了让官员弯下腰,改变以往的刻板印象,您还作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崔:我会刻意设计一些细节,比如把地图放在地上,让对方找一个很小的地方,他就必须离开座位,要蹲下或者单膝着地才能看清楚。比如前年我采访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的李源潮时,我用一个大蛋糕请他讲财政支出的结构,还邀请他一起把蛋糕抬到台上。大家就能看到一位省委书记怎么搬蛋糕,怎么切蛋糕。这些姿势对普通人来说很常见,但是大家从来没有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省委书记做这些。从这些细小的动作里,老百姓就可以联想到他在儿女或者孙子、孙女过生日时给他们切蛋糕的场景。
当这些尝试成功之后,我们就越来越大胆。比如前年我访问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时,他推荐江西一个地方生产的面包特别好,节目结尾时我们两个人就比赛吃面包,一二三往嘴里塞,看谁吃得快,你就看到一位省委书记狼吞虎咽,都噎住了。你就觉得这位领导人很可爱。
访问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时,我邀请他、易中天教授和我一起配合一个小女孩,我们四个人一人一句念朱自清的散文《春》。孩子声情并茂地念,我们三个都是配角,这种感觉非常好。
老百姓看到了“活生生”的大官
记者:节目里还有一些用心的设计,比如,官员和老百姓并排坐,他们还会像朋友一样交换礼物。
崔:椅子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开始让官员给普通百姓送礼物,他们很容易就说“那送一套法律书籍吧”,这样不对等,也不实在,我们就引导他们想一想作为普通人会给朋友送什么礼物。让我很感动的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他把他夫人加班加点花了10天时间完成的一幅十字绣送给一个小女孩,在场的观众都觉得很意外,又很感动。
采访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时,他在节目里送给农民工一个手机,这个手机里他事先输好了各地的维权电话,说外出打工的时候有事儿,可以用这个手机直接拨维权电话。他递手机给农民工,大家就鼓掌,我给抢过来了,我说先别忙鼓掌,电话能不能用还不知道呢。我就在现场直接拨了个电话,我看徐书记还挺紧张的。结果维权热线还真接通了。最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所有官员到了后台第一件事就是把礼物试一遍,到处找插座,看亮不亮、转不转。
我想营造一个平等的视角,潜移默化地传递一种官民平等的意识,也让老百姓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大官。
刚开始做节目时,一些官员的下属机构会给我一个“剧本”,我该怎么提问,省领导怎么回答。后来慢慢没有给“剧本”的了,给大纲了。到第三年以后,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高强、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他们上节目不需要做任何准备,我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我注意的,什么可以问,什么最好不问,他们给我的回答就是三个字,“随便你”。我特别高兴。套用一句老电影的台词,这叫“大踏步前进”。
记者:我们还发现,今年走进会客室的官员越来越敢于直言了。
崔: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心里话。像深圳市长许宗衡特别期盼创业板上市,他说自己在为这个事情焦虑。还有东莞市长李毓全,他在节目中说了不下4次“这不归我管”,非常真实。因为过去地方官员在公共场合表态很容易一锅端,反正都是自己地方上的问题,揽下来得了。但李市长非常坚决,他认为有些事情就不是市长管的,那是市场管的。
讲出真心话,亮出真性情
记者:观众还注意到您在节目中一再给老百姓办实事。
崔: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做一期节目,办一件事。我在开策划会的时候就说,这些老百姓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好不容易见一次省领导,我们要是能帮他们解决点问题就好了。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那期节目录完以后,立刻就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把那位农民的医药费给报销了,这是那位农民20年都挣不到的钱。今年更有意思,节目里说,深圳布龙路上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很严重,现在没过几天,听说那儿的过街天桥已经开始建了;节目里反映三亚的海鲜市场有短斤缺两的现象,听说前天开始全市大检查了。
记者:您特别强调真实,而在《小崔会客》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了真心话,看到了真性情。
崔:我一直坚持当一天委员,说一天实话,不说实话就不当委员。我也希望我会的客能有真实的情感流露。印象最深的是采访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很自然地就聊起他父母过世时他都不在身边,他当时就流泪了。这大概是省级领导第一次在电视访谈节目里流泪。
为了让官员讲真心话,我们的节目也必须做得真,做得有人情味。比如今年有一期节目请了两位农民工到现场,讲他们找工作的经历。这两位农民工都是我们直接从北京西客站临时找来的。那位58岁的王丹华,编辑告诉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照着西客站大楼画图,画他梦想中自家房子的样子。我听了他的“白日梦”之后,一个人默默在后台坐了10分钟。我很想帮他实现这个梦想,但一定不是给他钱造房子,而是帮他找到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去实现梦想。我特别希望官员们把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放在心上,特别在今年的形势下,要理解他们找工作有多难,找不到工作有多急。亲民不是嘴上说亲民就亲民,而是真的替人民办事。
记者:透过《小崔会客》,我们看到的变化是巨大的。您认为这些变化从何而来?
崔:变化首先来自于国家民主政治的大环境,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都经历着这种变化。我在政协小组会上发言时说,我最近参加了两个大会,都让我感触很深。一个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不折腾”,当时台下的人都低着头看着文件,立刻都抬起头来,不敢相信。为什么?因为如此真实、朴实的语言出现在这么正式的大会发言中。其次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说“尽量少裁员”。再比如,今年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讨论会上,一再说“请指正”,这句自然而美好的表达,是执政者在向人民传达平等的理念,是令人鼓舞的新风尚。
(《解放日报》3.20 高慎盈 吕林荫 林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