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些纷争不辩也罢

2009-03-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回顾改革开放之缘起,难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耐人寻味的是,一篇引领我们剖明大是大非的文章,本身也经受着“是非”的搅扰――作者是谁?先说由南京大学胡福明撰就,后说经中央党校吴江、孙长江重新改过,版本种种,口径不一。

大致轮廓,倒也从光明日报1985年整理的一份材料可见:“这篇文

章是胡耀邦支持并审查同意的。光明日报和中央党校的几个同志(即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和吴江、孙长江)支持和参加了撰稿和编发,作了多次重大修改。”“胡福明是初稿执笔者,孙长江最后执笔完稿。”但份额谁多谁少,胡与孙孰轻孰重,纷争延于今日。

此类争辩,想来有意思。一篇庸常文章问世,谁见合作各方争执了呢?偏偏合作出殊勋之日,就是作者生矛盾之时。

不是说争辩一概取缔。面对侵权,自需维权。问题在于文化合作是一种精神性创造,其结晶的分割,岂能像开公司搞合资入股般可以清晰到各占几个百分点?不满足于“大致”,务求干净彻底地辩个明白,结果反令当事人伤和气。

作为合作各方,理当首先相互爱护、尊重,有些小是非就不必再争辩了。当事人抓大放小,惺惺相惜,真比什么都重要。

(《文汇报》3.24 司徒伟智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