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穆:晚年频遭民进党无情进逼

2009-04-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钱穆(1894~1990)这位当代大儒,在老年却成为反对者批判的目标,在台湾狂飙的年代,频遭政治人物的无情践踏。

受蒋介石极力敦请回台定居

1949年,钱穆经广州南避香港,并出任“新亚书院”院长。1966年蒋介石发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为将台湾建设成国际汉学的中心,蒋介石力邀散居海外的大师级人物赴台,钱穆称许此举是“自辛亥以来最大的一件事”,自己也成为蒋介石极力敦请的对象。

1967年10月,钱穆携夫人胡美琦迁居台北,终老于此。

移居台湾之初,钱穆先住进台北市区的“自由之家”,继租居于台北金山街。后来在蒋介石的高度礼遇下,国民党当局拨出位于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旁的土地,并拨公款建屋,供钱穆夫妇居住。这栋雅致的别墅式两层楼房,便是大名鼎鼎的“素书楼”。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钱穆为研究员,不仅让他免于为生活发愁,亦得以遍览《四库全书》等重要典籍,安心创作。1968年,钱穆膺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女儿赴台探亲起风波

钱穆晚年数度轻微中风,加上年事已高,因此殷切期盼在内地清华大学教书的大女儿钱易能去台探望。但台湾方面对何时开放大陆亲属赴台探亲奔丧迟迟没有下文,钱穆夫妻俩既伤心又无奈。

1988年11月,台湾当局公布探亲奔丧办法。此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学术访问的钱易,当月即申请赴台,成为两岸分隔40年来第一位赴台探亲的大陆人士。能和女儿共聚天伦,让钱穆激动而欣慰。

钱穆曾说希望女儿赴台是趟单纯安静的旅程,民进党却在钱家一尝难得的天伦之乐时,揭发钱易赴台申请时掩饰了共产党员等官方身份,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刻处理;还以钱易在国立大学教书为由,检举她参加台湾方面定义的“叛乱组织”。陈水扁更具状控告钱易曾是共青团员,引发轩然大波。还有人要告钱穆“知匪不报”。

连串风波让钱家不得安宁。虽然台湾“高检署”在1988年底即对各相关控告处以不起诉决定,但钱易只能黯然离开台湾,希望争议到此为止。垂垂老矣的钱穆哀伤地说:“这些人已经完全抛弃了中国文化传统,不承认父女间的亲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儿为何会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父亲。”

陈水扁逼钱穆搬出素书楼

钱易的妥协并未如愿替父亲带来平静,民进党又盯上钱穆的素书楼。这栋建筑原是蒋介石礼贤下士、供钱穆长期居住的住所,未想时空变迁,产权已由阳明山管理局转移到台北市政府。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质疑,钱穆住所是台北市政府财产,却无租赁契约,又没有优遇条例可供适用,形同被占用。

民进党人士纷纷要求95岁高龄的钱穆限期搬家。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也在立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市府尽速收回公产。他并以“侵占市产”为名,点名批判钱穆,给国民党政府与钱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与羞辱。对于收回素书楼之后的处理,民进党可笑又可悲的主张之一是,改设“钱穆纪念馆”。

将近一年的时间,钱家因房产问题不得宁静。因坚信“学术自有公论,人格不容污蔑”的钱穆,终于在不愿被民进党羞辱的愤慨中,于1989年8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愿迁出素书楼远离是非,毅然离开这块伤心地。

1990年5月,这位已全盲的国学大师黯然迁出居住数十年的素书楼,改在台北杭州南路辟屋居住,并将素书楼内不少藏书捐赠给各学术单位。钱穆离去时幽幽地说了一句:“活的不许住,还没死就要做纪念馆。”

眼疾缠身的钱穆,搬家时已不太能出门,也不太肯多讲话进食,记忆力明显减退,仅希望子女能在他生前去台一聚。但天不从人愿,在度过96岁的寿诞后,也就是迁出素书楼才三个多月,1990年8月30日,钱穆逝世于杭州南路新寓所。

陈水扁道歉,马英九为钱穆平反

政治终究是一时的。陈水扁在1994年当选台北市长后,即为当年的无情进逼向钱夫人胡美琦道歉,但胡美琦漠然地说:“迟来的道歉已没有意义。”

马英九主政台北市政府后,为钱穆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正式致歉,并为钱穆平反。胡美琦与马英九共同为钱穆纪念馆主持开馆,并栽种一棵“希望之松”,希望奠下后世史学的根基。2004年,台北市政府更进一步将钱穆、胡适、傅斯年等入祀孔庙。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师永刚等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