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前,我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现北京出版社)参与了《十月》杂志的创办。听说丁玲回到了北京,住在友谊宾馆。我立刻去向她约稿。她手里正好又一篇稿子,那是一篇散文,叫《杜晚香》,写一位北大荒的女劳动模范。我拿到稿子,第二天到了编辑部就跟“领导小组”汇报,大家听了很高兴,并决定立即编发。
就在这
关口,忽然出现了戏剧性的情况。一天晚上,刚刚恢复活动的中国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一葛洛来找我,他那时也是《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他见面就问我:“丁玲的《杜晚香》在你手里吗?”我说:“我已经编发了。稿件现在在编辑部。”他告诉我,几个小时前,中央给中国作家协会来电话,说已决定给丁玲平反,现在必须立即安排丁玲复出的事宜,就是火速在即将出版的《人民文学》杂志新的一期上,刊登她的作品。葛洛说,丁玲复出首发作品,必须由《人民文学》实行,这是中央的指示。他连连叹息,说其实他们杂志的一位编辑在我之前去过丁玲那里,丁玲把《杜晚香》给了她,没想到她很快退稿,要丁玲有了质量高的作品再给《人民文学》。
随后,我和葛洛到《十月》编辑部取丁玲的稿子,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人严文井也来了。原来他也得到通知,中央决定为丁玲平反,他们出版社也要赶编赶印丁玲的书,书里也要收入《杜晚香》。
第二天不待我汇报,出版社的诸领导都说已经知悉来龙去脉,“没什么好说的,丁玲复出国际关注,自然轮不到《十月》首发。”此事可谓当年中国大陆作家作品与政治交融的一大例证,可回味处甚多。
(《新民晚报》4.1 刘心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