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文代理人自揭“版面买卖”内幕

2009-05-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仅上海从事人文学科的就有1.6万余人,一年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2.1万篇,要挤上期刊版面似乎难上加难。在此背景下,一个“论文代理”产业应运而生。

论文代理人自揭“产业链条”

沪上某知名高校硕士生小郑正为如何才能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着急。

她说:一般情况下,需要刊发论文的学生,先要找到一个“论文代理人”,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坐等论文刊发了。

其实,为了论文能发表,高校学生都采用这一手法,“学校里评奖学金、出国交流都要算分,而论文就是一个重要的算分指标,所以同学们都暗暗较劲,争相在全国各大期刊上发表论文。”

“专业论文代理人,按字算费,论文可在全国知名期刊上发表。”其实,这样的论文发表代理广告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而这些论文代理人往往都还是学生。

在某高校流传的一封电子邮件就提供了6名资深论文代理人的联系方式。除了没有名字,手机号码、邮箱、QQ号码一应俱全。

11日,记者拨通了代理人A的手机。听说记者想要发表论文,A立即客气地告诉记者,他这里各种期刊类型比较齐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省级期刊发表5000字,标价590元到600元;而国家级核心期刊的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都是2000元起价。A向记者极力推荐了《现代商贸××》杂志,并解释该期刊“比较权威”。

谈到交易方式,代理人表示:“先把文章发到我的邮箱,我会发给杂志社,这些杂志社很快会给你发入稿通知。然后你交钱,等杂志出来之后便会邮寄给你。”

论文代理人B打保票说,你的论文一定能发表,我认识里面的编辑。

学术造假成本相对较低

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苏忱告诉记者,一些学术期刊以高额的“版面费”作为文章发表的唯一标准,那么毫无疑问就有“买版面”、“学术造假”的嫌疑,“这种现象几乎成了学术界的通病。”

“相对国外来说,国内的学术造假成本相对较低。”苏忱说,国外对学者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审核非常严格,“重要文章由世界范围的知名学者来评价、认定;花费在审核、鉴定上的费用也不菲。”

此外,国外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等都有相关的“反剽窃”软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等操作,尽可能防止文章剽窃的现象,“然而,国内虽然也有相关单位在使用类似方法,但由于成本太高,仍然没有办法对剽窃现象有效遏制。”

学术期刊“趋利化”日益严重

在苏忱看来,各种学术期刊的“趋利化”现状,是造成版面买卖日益公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的大趋势是,各种出版机构将逐步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而这也意味着各种学术期刊为了生存,必须要盈利。“面临生存压力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期刊,甚至还有很多一级期刊。”

同时,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对“买卖版面”明文禁止,学术期刊的“版面买卖”现象,也就慢慢由暗流涌动,发展到了明码标价。

苏忱认为,“适当地收取版面费用,是维系期刊生存的需要,无可厚非。”国际上的学术期刊也会收取费用,但前提是不能把是否收费作为文章能否发表的唯一标准,“不能降低选稿标准,不能滥收费用,更不能因此丢掉学术道德和尊严。”

(《新华每日电讯》5.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