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23亿元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又陆续看到一些关于地震
任何中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在汶川震区建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来保存人们对这场地震灾难的记忆。但真正值得博物馆保存的,必须是原始而直接的物证,重建或追忆的物质,并不属于博物馆的保存范围。
“9・11”事件也是美国的重大灾难事件,但美国的相关历史组织从世贸废墟中只挑选了一段裂痕斑斑的混凝土楼梯保存下来,并命名为“逃生者之梯”。幸存者认为,这段楼梯足以象征他们对“9・11”的记忆,成为“那一天发生了什么的明证。”
从保存物证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保存灾难记忆和保存文明记忆有很大的不同。这类工程不一定要追求宏大,也不一定要花巨资来重建一些与地震无关的附着物。假如在现场修建太多的纪念或休闲设施,反而损害了保存遗迹的原来意义。
很显然,不可能把震区的一切,都纳入博物馆保护,因为这种保护本身也是有费用的。如何选择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物证和遗址、如何在原始氛围中保持灾难的现场感、如何用较少的数量说明较多的问题,这都是地震博物馆建设要考虑的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5.18 叶匡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