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曾长期担任各类全国性大型美展的评委,看到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为揣摩评奖标准及评委们的口味,在作品中抹杀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举例说,中国历史博物馆曾举办过一次大型毛泽东画像展,作品出自全国各地的实力
早年人们参加美术展览只是为了名誉――获奖,然后画作被美术馆收藏。时下的各大美展却已变成了中青年画家的“竞技场”,或者说是“鲤鱼跳龙门”的“投机场”。
目前的各大美展,评委基本由有关机构指定,大都论资排辈,依据“名气”上任。通常评委们的意见很难一致。他们要么一团和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争论激烈,各有各的人事背景,各有各的“被照顾者”。面对评委之种种,参展者的心平气和被打破,他们有的揣摩评委口味,有的押题材,有的赶形式,有的盲目仿效往年的获奖作品等等。这样的“评选”产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不少入选作品不如落选作品。
不过,对吴冠中先生尖锐的批评,上海画家施大畏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或许是有不尽如人意的作品最终入选,但多数入选作品还是优秀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施大畏说,评委的口味太不一样了,就算讨好了这个评委,其他评委又该怎么办?“全国美展中国画组有20多个评委,难道参展者钻牛角尖揣摩出来的作品能面面俱到照顾所有评委的审美?”
(《羊城晚报》5.30 李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