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披露的多起硕士研究生论文抄袭行为让人触目惊心。对于原因,有的说学生诚信教育缺失;有的说大学教育管理混乱;有的指责导师不负责任;还有的认为对学术不端惩处太宽,纵容了越来越多的抄袭行为。
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
培养,在学位还是学术,过渡性学位还是终结性学位上一直存在困惑。基于学术、终结性学位的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必须撰写并发表若干篇论文。
但是,硕士研究生不全都是学术和终结性的――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而且,社会提供的研究型岗位十分有限,毕业之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比例较低。因此,确立科学而明确的研究生培养定位,才能避免论文的“异化”。
(《人民日报》6.3 雄丙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