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北京的地名谣

2009-06-2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历史上,北京的地名谣就像一张活地图,它常以某个城门为基点,按照一定方向和路线前进,将沿途著名建筑和名胜古迹串连起来,组成歌谣,生动有趣。北京街巷密集,地名繁多,古迹遍布,名胜众多。为方便人们的记忆和出行,也为大量的流动人口熟悉北京及办事问路方便,地名谣则应运而生。

让我们先看:《平则

门,拉大弓》这一首歌谣:

平则门(阜成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过去就是四牌楼/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

这首歌谣从阜成门起步,向东走,一直写到西四牌楼。这条大道正是今天西城区古文化大街的西段。这首歌谣源于明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所述建筑大都建于明代或明代以前。“平则门,拉大弓。”是指明代平则门内有东弓匠营和西弓匠营,即现在的东弓匠胡同和西弓匠胡同,是专做弓箭的作坊。所以说:“拉大弓。”

而到了清代,人们又把这首歌谣续了下去,从西四向东北方向拐了弯。请看:

四牌楼,卖花枝儿,过去就是皇城根儿/皇城根,三堆土,过去就是宗人府/宗人府,往北趟,过去就是河运仓/河运仓,往东调,过去就是西厂桥/西厂桥,站一站,眼前就是宛平县/宛平县,往北拐,前面就是什刹海/什刹海,愣愣神,往东就是地安门/地安门,调个头,北边就是钟鼓楼。

这首地名谣前半部分流传至今已达400余年了,至今一些老北京人都耳熟能详。

(《北京日报》6.14董梦知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