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被认为是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
最看重的是善良
在英国人的眼里,看一个人,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都无关,最重要的是看他是不是善良。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即使在夏天厨房爬满蚂蚁时,他们的妈妈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诫他们的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英国的教育是循规蹈矩的。其实,现代英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勇敢和坚忍的性格,他们深知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
英国父母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险,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今后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准备。英国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娇宠于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和孕妇都会主动让座,唯独不会给孩子让座,英国人认为孩子是需要锻炼的,应该鼓励孩子独立。
(《文汇报》6.22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