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找爷爷马连良

2009-07-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马连良为弟子张学津(右)说戏

今年是京剧名家马连良从艺百年,马连良之孙马龙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他不是京剧圈内人。2007年,他出版了《我的祖父马连良》,为人所知。最近,他计划出一本关于马连良的大型画册,以及一本关于祖父的画传。

应该给祖父留下点什么

马龙觉得,作为后代应该给祖父留下点什么。在“文革”中,祖父被批斗,家里所有的资料都被毁得一干二净。如今,关于这个艺术家,家里只剩零星几个人的回忆。

马龙先去了趟东北,找到沈阳市回民中学。那是祖父一生经历中最为纠结的地方。爷爷究竟是汉奸还是无辜,马龙也想知道真相。

1942年,马连良去沈阳演出原本是打算为这个学校募捐筹款的。碰巧此时正值伪满洲国建立60周年,日本人希望找些北京的艺术家在“国庆节”的时候赴东北做祝贺演出。

马连良演了半生的忠孝节义,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始终拖着没答应。最终日本人逼上门,说不去就切腹,马连良顾及着全院一家老小的安危,最终无奈成行。

马龙起先也不太理解马连良当年的所作所为。当看了一本叫《狼烟北平》的书之后,他终于明白,在那个年代里,有时候活下去更重要。那个时代真正能做得了自己主的艺人能有几个?除了梅兰芳。在马龙看来,梅已经是通达至臻的人。梅蓄须言志,不靠演出,可以通过卖画挣钱,而其他靠演戏糊口的艺人,仅大班就有几千人,他们怎么活?

到了1946年,“通缉汉奸马连良”的通告在剧院内外四处散发,为了打官司,马连良的家业也基本被掏空了。

直到2001年,马连良的长子马崇仁找到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李的提议下,北京有关方面举办了马连良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马家由此才感到马连良的艺术成就真正得到了承认。

一点一点地将祖父“拼”出来

马连良是个思想新式的人,他喜欢照相。马龙便尽量在民间收集这些照片。

抢救照片,有时却比抢救历史更难。一次,天津一个老戏迷给他打电话,说手上有一本他爷爷的照片。这把马龙激动坏了,隔了几天再打电话过去,却被其子告知,老爷子突然去世了。“那像册呢?什么像册?全当破烂扔了……”

这样的事发生了好几起,每次都让马龙痛心不已。与一段历史擦肩而过,却抓不到,那种无奈很伤人。

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拼”,马龙已经用了5年。这本应是马派研究者做的活,可是混迹京剧圈这些年,马龙并未听说哪个学者专门研究马派。这也差不多是目前京剧界比较普遍的问题,也许再过若干年,被人们依然记得的京剧艺术家,恐怕是那些资料被保护得最完整的,但未必是艺术水准最高的。

还有许多抢救不了的东西。马龙也曾琢磨过搞名人故居的事。可麻烦的是他家的老宅子产权已经归到全国政协。为这事,爷爷的弟子、全国政协委员张学津,曾经打过一个报告。但结果是据说北京市对名人故居有规定,要限制发展,就不了了之了。

马龙说,不是家家都能像梅家可以开纪念馆的。梅兰芳和程砚秋都在“文革”前就去世了,有幸逃过一劫,资料也得以保存。爷爷在“文革”初期去世,首当其冲,资料尽毁,想开纪念馆也没底气。

至于一些爷爷的老戏服,马家很早就捐给首都博物馆了。马龙偶尔去看看,拍拍照,也就满足了。马龙认为,现在马家还算幸运,至少出了两本书。有太多的京剧名家,任后人怎么找资料都寥寥无几。像孟小冬这样的传奇女子,身后无人,更是绝迹于世了。

  (《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25期 孙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