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价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7月28日,温州有2/3出租车司机“主动”停运。
有价无市
温州出租车行业
1998年10月,温州市出租车经营权证的拍卖价格达到了71.5万元/辆。为了保护车主的利益和维持平衡,自当年开始,出租车总量一直控制在3300辆左右。2000年后,温州市政府承诺:“本届政府不再放牌。”
这样一来,牌照就变成了稀缺资源。再加上温州人的商业天赋,只要有利可图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身影,所以,面对“终身制”的出租车牌照,自然不会放过炒作的机会。因此,在10余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出租车牌照都已几易其手,被一转再转,价格也越炒越高。”温州出租车志愿服务队队长卞浩亮告诉记者。“现在有价无市,一旦有牌照出现,很快就会被买走,报价已经从126万元到140万元不等。”
扭曲的产业链
大范围停运的原因是出租车司机认为待遇太低。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一天的成本在370元左右,“最惨的一天,当天收入377.5元,去掉成本,一天只赚了7.5元。”
他的车主是一位姓璩的温州人。璩先生一共有15辆车,身兼“二包头”和“三包头”,“15辆车里,只有2辆车是我的,当时买两张营运证花了将近150万元,其他13辆车都是租来的。我再租给出租车司机,赚取其中大约2000元的差价。”
在温州,出租车市场上的“二包头”多由个人和修理厂来担当,“二包头”为了分散风险,又把车租给了“三包头”、“四包头”。
卞浩亮曾做过一个统计:今年上半年,温州出租车司机的月平均收入在2800元~3500元之间。十年前,他们的收入大概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裕的车主阶层,据当地媒体报道,这类人群大约有1300人。一辆车每月可以收取7000元左右的租金。“他们往往不止一辆车,一般都有好几辆车。”卞浩亮告诉记者,这些人完全是一个投资客。
已经到了不得不监管的地步
“这个链条最上端的车主和最下端的出租车司机,在利益的两端,所以想提高出租车司机待遇的话,比如加一块钱燃油费,很难知道最终落入谁的口袋,这根本没有办法去监管。”温州市运管处处长杨作军表示。
温州市区目前有出租车3329辆,从业人员共1.2万余人。僧多粥少,车主就自行雇司机,按照三个班次,收取不同的日租金。随着油价上涨,更是压缩了司机的收入,矛盾由此激发。
温州市政府曾想通过扶植一批国有出租车公司来加强出租车管理,但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监管的地步。”杨作军表示。作为一种“半公益”性质的行业,在实行指导价的前提下,如何既保障市场的繁荣,又限制车主或出租车公司的层层盘剥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利益,温州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第一财经日报》8.4 李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