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晚年孙权独断骄奢人格分裂是祸根

2009-09-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作为三国的一方霸主,孙权统治长江以南长达半个世纪。早年的孙权神武雄才,备受各方豪杰的推崇。但晚年的孙权,性情大变,言行举止好似昏庸君主一般,极度敏感、老悖昏惑、猜疑成性,并十分容易产生焦虑和妄想,由此他越来越独断专权、刚愎自用、滥杀功臣,使得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强烈的人格对比,足
以够得上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泛指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一般说来,在任何时间段内,人的意识层面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但是,当个体处于极度的消极情绪时,如愤怒、焦虑等,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这些消极人格就会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使得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的差距日益加大,形成了不可渗透,互相独立,最终使得后继人格削弱了主体人格,导致人格分裂。

公元222年前后,是孙权人格分裂的分水岭。而其人格转变,并不是突发而成,而是深有缘故的。概括说来,这是他角色转变的恶质化结果。

具体来说,前期的孙权只是东吴的统治者,尽管东汉的皇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孙权仍旧是处于人臣之位。而后期的孙权则越来越是个君主,而从“一人之下”的地方诸侯到“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的帝王,孙权的心理产生了质的变化。他由礼贤爱士,虚心纳谏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此外,权力使人产生自信,也使人产生焦虑。其权力越大,焦虑也越大。根据帕森斯原理,在官场上,上级选拨下级,一般都不会选那些比他本人聪明或能力比他强的人。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上级是不会允许下级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已的,那样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损害他的威望。例如陆逊,本是“世江东大族”,家族姻亲甚为显赫,由此功高震主,为孙权所畏忌。这样,陆逊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怕将来陆逊也导演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剧。因而他逼死陆逊,而选择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为首辅。

再者,相比较前期动乱不安、征战不断的环境,吴国立国后,疆域大致确定,政治环境相对平和。孙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足可划江自保。因而将政治重心放在吴国的治理上,整顿内部,回笼权力。孙权也由此变得骄奢淫逸,丧失了原有的自我警惕。

(《北京青年报》9.19 岳晓东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