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祖母的感情非常深厚,我们做小辈的常被教育,应该向他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榜样。祖母过世,祖父的悲伤难以用笔墨形容。只说书写卧碑这件小事,祖父按石头大小拼了纸张,写了“我妻胡
这以后到了三月底,祖父便离开北京黯然南下,他不是个爱游山玩水的人,此次出门东游西逛,差不多有五十天。去了武汉,去了广州,又去了浙江和江苏。浙江除了杭州,还去了金华温州黄岩。因为有金华一游,便写了《记金华的两个洞》,这篇文章的一小部分,被改名为《金华的双龙洞》收入小学课本,结果很多孩子都读到了。
我的小学是在“文革”中度过,印象中绝对没有这篇课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选入课本的教材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读者,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印象,因此金华的有关方面,竟然请书法家用很大的字抄写,用巨石刻了碑立在双龙洞门口。
今年盛夏,我与陈村兄相约一起游金华,就在这块碑前,他要为我照相留念,我心里无限感慨。首先,祖父一生都是低调,他要是知道这事,肯定不会赞成。其次,我太知道祖父当时的心情,祖母的早逝正像刀子一样剜着他的心,祖父寄情山水,无非“入室故迟迟”,心里时刻都在惦记祖母。
祖父这篇游记写于1957年10月,这时候,正是父亲被打成“右派”之际,这等于在不痛快的祖父心头,又添一层新堵。文章发表在《旅行家》杂志上,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轰轰烈烈“反右”运动中,这篇游记风格其实很沉郁,有些压抑,有太多平淡,还有一些浅浅的痛楚。
选入课文的《金华的双龙洞》被删节加工,更适合小学生阅读,不过不是原汁原味,原文中“我不感兴趣,虽然听了,一个也没有记住”,这些话已不复存在。
(《齐鲁晚报》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