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句“大话”引来一场官司

2009-11-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陶艺界无人不知邢良坤。既无师承也无家学渊源的他,凭着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陶艺领域19项发明专利,创作出8万余件技术难度极高的陶艺精品,声名远播海外。故宫博物院也打破不收藏当代陶艺作品的惯例,收藏了邢良坤的二十余件作品。

电视里夸下海口

2006年4月1日

,邢良坤接受央视7套《乡约》栏目采访,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介绍了一件叫做“五层吊球”的陶艺作品。邢良坤说这种技艺很难,没有人能够仿造出来,到目前为止,还是世界之谜。

在主持人幽默的发问下,邢良坤越说越兴奋:如果有人能仿造出来,我把邢良坤艺术中心和里面的资产都给他!邢良坤接着说:不用一样,差不多就可以了,只要一层层地搁进去,也能做五层,能吊起来就行。偏一点,斜一点,我都不计较。

邢良坤艺术中心位于大连市中心,估计地产价值就将近1600万元。这还不算里面的资产――邢良坤那些无法估计价值的陶艺作品。其实,邢良坤已挑战了10年,从没有人仿造成功过,也难怪他自信满满。

“五层吊球”被成功仿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电视机前一个叫孙震的小伙子就认真起来。孙震是河南洛阳的陶艺爱好者,经过潜心研究,2007年初,他竟成功仿造出了“五层吊球”。

孙震为作品拍了照,又录下制作过程,并把照片和DVD都寄给了远在大连的邢良坤,要求他兑现在电视节目上的承诺,但邢良坤却一直没有答复他。

2007年6月,孙震向洛阳市涧西区法院提起了诉讼。孙震觉得,邢良坤在电视上说的话不能不算数。孙震把自己的作品拿到了法庭上,并当场捏碎验证。

邢良坤说,自己的“五层吊球”技艺妙就妙在,陶球一个包一个,陶球之间是靠“死环套扣”吊起来的,转动自如。而且孙震的这个仿制品,核心部分是用铁丝连接起来的,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然而再次开庭时,孙震也拿出了靠“死环套扣”吊起来的作品。邢良坤非常气愤,觉得孙震是在庭审过程中“偷师”才做出新作品,但孙震并不承认。

法院最终还是支持了孙震的说法,认为邢良坤通过访谈节目,向观众们发出了悬赏广告,而孙震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悬赏广告合同已经生效了。2007年8月,法院判决确认孙震与邢良坤之间关于“五层吊球”陶器制作的合同有效。

专家出面,平息纷争

“陶王案”判决后在法律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对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夸下海口,到底算不算悬赏广告?

我国法律对悬赏广告并没有明文规定,只有理论上的解释。为了平息这起纷争,包括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泰斗江平在内的五位知名专家聚集一堂召开了论证会。

五位专家经过论证,联合出具了一份《法律意见书》。他们认为,邢良坤在电视节目中接受访谈,介绍自己的艺术生涯和艺术作品,他并没有营利目的,这档节目是在做文化艺术宣传具有公益性。所以邢良坤的那番话,谈不上是悬赏广告,只是一种“说大话”行为。

此外,作为真正的艺术品,世上只有一件,具有不可替代性,孙震的陶艺品和邢良坤的陶艺品不能等同。

2007年9月,邢良坤向洛阳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此案历时1年零3个月直到2009年8月,法院才做出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孙震的诉讼请求。

大话不能随便说

一句“大话”引来一场官司,结果是“说大话不犯法”。对于这个结果,仍有不少人难以信服。

法官解释说,邢良坤在节目中说的话和悬赏广告有明显不同。因为邢良坤参加的是访谈节目不是广告节目,接受访谈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行为。这只是生活中的“说大话”、“打赌“行为。

这个案件也让大家明白:生活中不是每句话、每件事都能上升到法律高度。一句狂言可能是性格使然,如果非要适用于法律恐怕谁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这样的案子也会层出不穷。当然,狂话大话也不能随便说,邢良坤说了就付出了官司缠身的代价。

(《中国妇女・法律服务》2009年第10期 晓帆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