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1945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向美、苏建议:凡属日本及日本国民在华领土内所有全部产业权、契据、利息以及各类财产,包括房屋、发电厂、各种工厂、船只、船坞、造船厂、机器、矿业、有线及无线电设备材料、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复函表示,苏联完全理解中国对日本赔偿问题的立场,具体办法应由四强(中苏美英)组成的对日管制委员会做出。美国还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访问时,就表示支持中国的要求。英法等同盟国对中国的正当要求也表赞成。
苏联虽口头上对中国以日本资产作为赔偿的主张表示同情,但实际上对东北的日本工业早就另有打算。在签订雅尔塔协议时,苏联对罗斯福要求: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归苏联,并恢复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在东北的全部特权,否则无法对人民交代苏联为什么要出兵中国东北。
所谓全部特权,就是把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由苏联红军全面接收,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拆运到苏联。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中苏各占其一,双方再进行排他性的经济合作。
由于东北的轻重工业几乎全为日本的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以及满铁株式会社所垄断,苏军占领东北后,首先将这几个垄断组织的头头――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总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级经济管理人员抓起来,拘留于长春寓所,严加看管,然后从他们口中索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
把各种材料准备齐全之后,苏军当局于1945年10月24日,威胁利诱高崎建之助“将属于满业之各种事业移交于苏联”。高崎等一伙非法签署了移交文件,将由他统管的72种工业以及150种辅助工业,作为军事企业移交给苏军。
在逼迫高崎等人进行移交期间,苏方派出人数不等的武装“代表”对各工厂一一实行接管。这些工厂大部分是民用工厂,而不是军用工厂。
接着是拆运。实际上,仗一打完,拆运就开始了。所有被苏联认定为战利品的工厂,都被苏军当局派兵把守,严禁外人进入。日本战俘(特别是技术人员)是拆卸机器的主要承担者,事后被押赴西伯利亚战俘营做苦役。他们把工厂里的机器和重型设备拆卸下来,装进箱里,并拖拽到铁路的起点,然后分海陆两路运往苏联。
东北最大的鞍山钢厂,是东北的骨干企业,摧毁该厂,便可瘫痪整个东北工业体系。因此,苏联对其拆运也最为认真,由苏军中校柯刹罗夫指挥苏联技工80名,工人及日俘共8000名,经40余日才拆运完毕。又如奉天飞机制造厂,月产高等教练机70架(装配),发动机100台。后来为躲避美机轰炸,实行分散经营,设公主岭和哈尔滨二厂。公主岭月产高等教练机30架,发动机100台。哈尔滨月产高等战斗机10架,发动机100台。以上三厂全部机件均被苏军拆运而去。所有的汽车制造厂的机部件也被拆运一空。
拆运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破坏了东北的工业基础,但满足了苏联的需求。东北水电和火电发电机,苏联也有需求,但苏联准备与中国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整个拆运一直到1946年3月苏联最后撤军时为止,实际上已无可再拆了。
(《民风・新纪实》2009年合订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