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南京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贫困生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实际上,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经济量差,更在
于上升通道的狭窄。众所周知,在当下这个人情社会里,一熟三分巧,大学生“比爹式就业”乃至通过七弯八拐渠道就业的奇闻比比皆是,关系很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虽然社会也面向贫困生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但大多报酬较低。
贫困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有用之才,离不开社会的淬火。因为没有资本,他们弱不禁风,既无更多选择,也经不起任何闪失。一方面,有必要从心理上鼓励贫困生勇于正视眼前困难,另一方面,更应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土壤,这既是贫困生常态化脱贫的重要根基,也是一个社会抛弃狭窄人情关系迈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青年报》11.18 禾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