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管理“这碗水”怎样端平

2009-11-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摊贩的饭碗、市民的权益、城市的面容,三者之间的纠结,是民生需求与公共利益“对撞”的一种表现。

上海长宁区提出的“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原则,打开了街道党工委的思路。他们决定为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经济状况确实困难的家庭“开绿灯”。

“这些小摊主是无年龄优势、无特长、无文凭的‘三无人员’

,以女性居多,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无法为他们安排就业;又考虑到这些摊主经营的小百货和修配对环境影响不大,街道决定‘保护’他们设摊。”当然,在这里设摊的小摊贩也必须履行义务:持证亮卡经营、定点定时设摊、确保环境卫生。原本聒噪的地摊集散点,渐渐安静了下来。

一条短短的番禺路222弄,原本开着41家商铺门店,不少流动摊贩占据人行道。新华街道将222弄定位为“便民服务一条街”。把涵盖112项服务内容的社区便民服务站开设进来。要求新入驻店铺切实履行“一不跨门,二不扰民,三不违法”的门责制。引进了合法守规的经营者,满足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流动小摊贩自然丢了市场。

“对于愿意办营业执照,甚至暂时还不符合条件办证、但愿意规范经营的经营者,我们千方百计把他们规范收编进入合法经营轨道。”长宁区工商局表示,今年已集中整治重热点(高危)行业无证无照经营户322户。与此同时,单单在黄金城道区域,已有19户无证无照经营户获办了营业执照。

  (《文汇报》11.23 钮怿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