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热映的电影《风声》勾起了世人对这段往事的
妙龄才女成特务眼中钉
英茵本名英洁卿,她的父亲是旗人,母亲为广东人。她出生于北平,早年丧父,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很艰苦。1935年,她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完成学业。正值18妙龄的她,毕业时亭亭玉立。
英茵刚刚进入社会之际,正值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国领土。英茵对日军侵略罪行义愤填膺,毅然参加北平业余抗日剧团活动。从艺的同时,她还不断地在一些报纸、期刊上发表散文,呼吁锄奸抗日。“才女”之名不胫而走。
英茵很快成为北方汉奸走狗及日军特务的眼中钉、肉中刺。机智的英茵担心自己被那些垂涎已久的人暗算,于是悄然南下。
初到上海,她先是演歌舞剧,后又在上海参加话剧和电影的演出。1936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招考演员,她前往报名应考,自此与电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茵从影的处女作是《生死同心》。之后,她又参演了《清明时节》、《压岁钱》、《社会之花》、《梦里乾坤》及《十字街头》等片。在这些影片中,英茵不断地积累着自己的演艺经验,逐步走向成熟。
成为“抗日锄奸”情报员
在上海闯荡了两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炮火又打乱了她安心从艺的美梦。在全民抗战的气氛下,中国的影剧界人士发动起来,很快组成了13个抗日演出宣传队。英茵挺身而出,跋山涉水,奔向重庆。
去重庆之前,她结识了爱国青年平祖仁。在救国抗日这一点上,两人情投意合。
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平祖仁也赶到重庆。在陪都,患难之交的二人感情升温,他们挽手相偕出游的俪影,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可是不久人们发现,平祖仁已不在重庆,而英茵则经常往来于重庆―香港―上海之间。
抗战时期的陪都,不断遭日寇空袭,电影拍摄困难重重,财力物力俱匮乏。因此,英茵转而活跃在重庆的舞合上。此时,英茵在重庆已是众星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的注意。
1939年就要过新年时,她忽然长时间失踪,于是大报小报以“英茵情奔”为题大肆渲染。对各种报刊的揣测性渲染和夸张,英茵一直保持缄默。此时,她已身居上海。
而事情的真相是:男友平祖仁已加入反日的谍报人员行列,他加入后又介绍英茵进来。就这样一对情侣成为“抗日锄奸”的情报员。当时,为了谍报工作的需要,以“情奔”做烟幕弹更为有利。这也是英茵故作神秘的原因。
男友惨遭日寇杀害
在上海,英茵虽然参加拍摄电影和演出话剧,但她总给人以来去匆匆的感觉。周围的同仁无不发疑:“她一天到晚忙什么?”
平祖仁所负责的情报站行动组,在英茵的协助和鼓舞下,在黄浦江畔杀了不少恶贯满盈的日本军官和卖国求荣的汉奸。树大招风,平祖仁不幸于1941年4月被日本宪兵逮捕。3天后,他被押解到杀人魔王李士群的特务机关。
李士群手下的帮凶对平祖仁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平氏绝不投降。万般无奈,李士群一伙又对英茵进行审讯,但她矢口否认与平氏有“情报”关系。她的口气沉着、冷静,因此未被敌人识破。
为了救平祖仁出狱,她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以自己的青春做赌注,牺牲色相与敌人周旋。为了达到目的,英茵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以致受到欺骗失身,结果依然营救失败。1942年1月8日,平祖仁被日本宪兵绑赴上海中山路荒地,惨遭杀害。
为守秘密饮药自尽
平祖仁被日寇汉奸杀害之后,英茵茶饭不思。尽管她表面上强作欢颜,一脸平静,但内心深处却是苦水涟涟。一周之后,她为感谢合众电影公司演职员在安葬平祖仁一事上的相助,邀请他们到家中相聚,席间她不经意冒出一句话:“人死万事清静,不必再受精神之苦。”当时,在场的人并未留意这句话。
殊不知,英茵那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并非玩笑。1月19日,英茵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服大量药物自杀。她一个人反锁房门,将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又掺和大量安眠药,一气喝光,事后人们未发现半点残留,可见其死志之坚。直至23日凌晨3时心脏才完全停止跳动,时年25岁。
本来,平祖仁之死的仇恨未报,她并不想死。但日寇敌伪不可能轻易放走任何一个与自己作对的人,正当英茵准备启程离沪时,李士群原形毕露,这个日本走狗已将英茵视作一个可供自己玩乐的对象,而且理由十足:有间谍嫌疑。
英茵死后,人们按照她的遗愿,将其埋葬在平祖仁墓旁。日伪报纸曾以“殉情”为题大肆宣传,当时很少有人知道李士群阻止英茵离沪的黑幕,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再加上英茵富有侠骨,唯恐死后连累他人,因此在遗嘱上只字未提这帮汉奸特务的恶行。这也就成了英茵自杀之谜的原因。
(《世界新闻报》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