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向来具有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做慈善公益应该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李利表示,在许多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每年捐赠额会占到该国GDP的2%~3%,如果按照这个水平,将意味着我国每年有6000亿元到9000亿元的捐赠市场。然而现实是,
是什么在阻碍民众做慈善?李利认为,善款管理不透明,信息反馈不及时,民众对慈善组织缺乏信任是主要症结。“有很多人,把钱捐了之后,事情似乎就结束了,下文是什么,谁也搞不清。”
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曾经归纳过灾后捐款的“四不见”:捐赠人看不见捐款到底用在哪里;灾区群众看不出哪些是捐款;灾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里;民间公益服务看不见。
此外,扣留善款现象在基金会里也屡见不鲜。据宁波市卫生局透露,当地抗癌健康基金会2007年的募捐收入约为233万元,活动成本就用掉近180万元,几乎没什么钱用于公益事业支出。
在这些“糊涂账”面前,个人捐赠的热情逐渐消退,企业则宁愿自己设立基金也不把钱捐给更专业的基金会。
“如果按照科学的方法运作,慈善本可让捐赠者从中体验到公益的快乐和幸福,但如果运作不规范,只会打击人们的公益热情。结了冰的心是阻碍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死敌’。”李利说。
(《工人日报》2009.12.31 郑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