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们感觉钱越来越多的30年,而且这种感觉在近年来尤为明显。1980年代中期,我们还
很多人认为是来自于经营性收益,中国证券报2009年1月11日的一篇分析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文章指出,在1999至2007年这九年里,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与国外平均1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去甚远。仅从经营角度无法说明“钱”的来源,这需要从制度层面去寻找,其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市场化红利”。
所谓“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按照价值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根据经济资源可否在市场上按照供需规律进行“自由”交易,可以度量一个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据有关学者计算,1978年中国市场化程度约为20%,2009年则提高到70~80%。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市场化可以提升经济资源的经营效率和可交易性。从中国A股市场来看,当不能交易的法人股变成可自由流通A股后,平均价格要上升一倍以上,这种影响我们称之为交易影响。经济资源由于交易影响而产生的价值增值就是市场化红利。当市场化程度维持不变时,经济资源所得到的效率影响会年复一年地存在,而交易影响则是一次性的,市场化红利只能得到一次。
据笔者测算,中国企业30年间累计产生了大约10万亿市场化红利,近年来企业股权资源的市场化红利每年可达到1.25万亿左右。如算上居民房地产资源市场化所带来的增值,总量约为40万亿左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钱那么多的主要原因。
市场化红利可以使所有者的钱袋子鼓起来,还会刺激投资,鼓励各方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这也是中国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的原因,因为各级政府就是市场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此外,市场化红利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的经营收益并不高,但企业所有者仍然得到丰厚回报。据笔者估计,农村土地目前还没有市场化,这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
当然,在享受市场化红利一次性收益的同时,机构、企业与个人也必须承受其消失而带来的冲击;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市场化水平下降,市场化红利甚至会出现负值,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这些我们应有足够认识并有所准备。
(《人民政协报》1.18 胡宗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