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语文无用”其病在骨

2010-02-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海几所高校在面向理科生的自主招生中,悄悄地抹掉了语文,引起哗然。

其实,光是狠批这几所高校数典忘祖,没有意义。语文的地位衰微,其病在骨,几乎已成扶不起来的阿斗。语文无用,在任何有招生自主权的学校,别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早就成了潜规则。

不信,随便找一位北京或上海的小学毕业生,都

能争先恐后地告诉你,在惨烈的小升初大战中,想进名校,最重的砝码是人人喊打却又战无不胜的奥数;其次是英语,总还有些证能考;语文最是不济,灰头土脸地被名校弃若鄙屣。高中的自主招生,要看一些重要的证书,理科竞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比赛获奖,也能凑合着拿出手;唯有语文,有点证书也是聊胜于无,都不好意思往外掏。

眼下的许多孩子们,包括一些高校毕业生,连封家书都写不利索,写篇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还把不少典雅的汉字、古诗都折腾得缺胳膊断腿,实在是有愧先人。

但是,光是棒打招生政策,并没打中要害。语文之无用,究其源头,有这样几个。

首先,基础教育生生地把博大精细、优美风雅的中国语文教成了无用之学。课堂上,老师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给肢解成零件,让学生死记硬背,弄得孩子们时常最痛恨的课,就是语文;考卷上,凡是“阅读”题型,让你“说说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再傻的学生都知道,真说“自己的”感受,分数必惨不忍睹,出题人要你说出的,分明是“他”的感受……

其次,是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导致难以量化的语文能力,无法作为选拔的评判标准。作文比赛,可能是家长代笔;连现场作文和考场作文,都可能是抄了别人的妙笔。

再次,网络时代流行快餐化表达,耐得下性子读大部头经典的很少,文言文更遭鄙视,“楼脆脆”、“楼歪歪”之类的幼儿语言,都登得大雅之堂,又何必字斟句酌?

学不好、考不出、用不上――欲使语文有用,难矣哉!

要让语文有用,要从这三处着眼,慢火细炖,或能让夹生的“语文”膏脂尽出,缓缓地熬成一锅营养好饭。

(《人民日报》1.27 李泓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