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母语教育究竟重要在哪儿

2010-02-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理科上有成就的大师都有一定的文科修养。不考语文,等于把一些做人、做学问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

赵顺清绘

龚丹韵(主持人):近日,上

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大多不考语文,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您觉得语文考试究竟有必要吗?

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人平时的所思所想,无论文科写作还是理科实验,都无法撇开母语独立思考。整个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都在语言作品的范畴里。

德国的语言学家魏斯格贝尔曾经这么描绘母语:它首先是精神塑造的力量。因为正是通过母语表达,才能形成人的认识,思维是按照母语来运作的。其次语言是创造文化的力量。第三,语言是承载历史的力量。一个民族历经几千年,想把所有经验和知识转化为精神财富,必须通过母语传递给后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龚丹韵: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和作文,真能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吗?

申小龙:现代文阅读,每个人对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审美体验,阅读理解居然有标准答案,是非常荒谬的。这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增加他们的感悟,甚至可能扼杀他们原本对语文的热爱。

而文言文如果不看繁体字,也会有失偏颇。阅读古文如果看到本来繁体的写法,许多意思不言自明,不会混淆,甚至还会帮助你的理解。

其实一篇作文,就能基本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思维逻辑、心理品质等等。语文是一门非常综合性的学科,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很广很广。

龚丹韵:语文考试究竟该考什么?

申小龙:当年清华大学招生,让大师陈寅恪出考题,他考的是对对子:孙行者。比较公认的答案是“胡适之”,也有说是“祖冲之”。当年对出来的考生,后来皆属学界名家,如语言学家周祖谟、数学家段学复等。要知道,传统语文的特点几乎都体现在字上。对子好,那么他对字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一定很强,汉语能力就一定很好。

今天我们不可能考对子,但是考察基本功还是可行的。比如复旦的千分考,第一道语文题是“复旦大学”的汉语拼音如何写,被很多网友取笑。其实题目考的是词儿连写的概念,经常合起来使用的词要连拼。这个知识点尽管有点深,但没有偏。又比如,作家按照年代如何排列?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的感觉。

  龚丹韵:很多现代人已经弄不清楚:什么样的汉语才是好的汉语?

申小龙:充分运用字的各种可能性。复旦千分考中有道题:以下词组中“火”的含义不一致的是什么?有一组是肝火和窝火。其实汉语中的“火”字有很多含义,香火、上火、红火中的“火”,意思都不同。所以我们尤其不能把母语当外语教,这是两种不同的语法体系。

古人崇尚背诵,有一定道理。背诵过程中,你会充分体验到中文的美,在于声音朗朗上口的音乐美、在于结构篇章的形式美,容易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种优美的汉语,和人的思维方式有关。汉语的每一个单位都不是独立切割的,而是在整体语境中,和其他单位产生互动,富有弹性,为了适应不同的题旨情景,甚至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变化,这样的汉语才是好的汉语。

归根到底,中文的学习和理解是以简驭繁。语文应该基础非常扎实,运用上非常灵活。我们目前则是现代文阅读把自由运用限制住了,而扎实的基础学习却忽视了。

(《解放日报》1.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