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近期的一篇文章,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经过十多年研
新研究为跑步“正名”
通常认为年轻时定期跑步或剧烈运动,会使关节长期处于“磨损”状态。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跟踪了大约1000名跑步者和非跑步者,前者均为一家跑步俱乐部的会员,后者是健康的成年人。在研究开始时,没有一个研究对象有关节炎疾病。不过,在长达21年的跟踪研究后,他们中不少人出现了关节炎等相关疾病。斯坦福团队比对和分析具体数据后,发现跑步者和非跑步者的膝盖健康水平不相上下,跑了多少步与关节疾病并没有关联。研究对象中,有人每年平均跑200英里,有人平均每年跑2000英里,但是他们的关节情况是一样的。与此同时,跑步者的死亡率比非跑步者降低39%。
2007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花了9年时间,跟踪研究1279名老年居民,他们得出了与斯坦福类似的研究结果:在运动上最活跃的人和最不活跃的人,身患关节炎疾病的风险是相同的。
跑步让膝盖更健康
2007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关节炎与风湿病》季刊上撰文写道,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惯于久坐的同类人群相比,大量运动者拥有更健壮、健康的膝盖软骨,而关节炎正是由于软骨的缺失和衰退所致。
“事实上,一个正常运作的关节可以承受大量的‘磨损’,并且在‘磨损’中变得更强。”研究人员弗莱斯指出,由于软骨是一种在骨关节处包裹在骨头外的软性连接组织,它没有动脉来为它输送血液,而是完全依赖于运动释放能量,得到它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当你承受重量时,(关节)就会被‘压扁’,并且‘挤出’流体,当你脱离重物,关节就会‘吸进’流体。”弗莱斯由此解释了为什么日常跑步,或者其他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软骨的有益作用。
避免长期不运动
当然,不是说跑步不会带来任何风险。有时,它会导致软组织受伤或者受压性骨裂,也被称作极细骨裂,这是由于骨头上长期积累的细微裂缝所致。实际上,一些长期承受重物的骨头,比如位于小腿内侧的胫骨,它们上面出现微小裂缝并不罕见。不过,通常这种裂缝可以非常迅速地自我愈合,人往往不知不觉。也有一些重压性骨裂是因为骨头突然遭遇重击,它没有足够的时间马上愈合。举例来说,在整个暑假停止训练的高中生运动员,随着新学期的到来,突然开始每天去参加训练,那么他们得骨裂的可能,要高于在假期里保持日常锻炼的同学。
对于希望减少受伤频率的跑步者来说,最佳建议就是“继续跑步”,也就是说,持续性跑步,避免长期不运动。
(《文汇报》1.28 唐闻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