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年饭和年夜饭不是一回事。年饭简单但意义不一般,用于祭拜。
旧京史料书《民社北平指南》中记载:“除夕夜,于一碗中满盛大米饭,上插松枝小元宝,系以红线串以制钱,并置枣、栗子、莲子等于饭上,
年夜饭又称年禧饭、团圆饭,国人十分看重。老北京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千万莫忘三十晚上这顿饭。”老北京年夜饭丰盛、解馋,但几乎家家千篇一律。最著名的那首民谣都跟您打招呼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应该说这都在为年夜饭和过大年做准备。
著名学者梁实秋是大户人家出身,他笔下的北京年夜饭即是大锅菜,一锅炖肉,加上蘑菇一大碗,加上粉条一大碗;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土豆又是一味;大盆的芥末墩、鱼冻儿、肉皮辣酱,随吃随取,大概十日也吃不完。
那么吃过年夜饭,初一至初五,人们吃什么呢?北京城也有几句谚语:“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两张圆面皮中间包鸡蛋、春韭馅)往家转。”这几句和财神爷有关。
传说,正月初二是财神爷的生日,初一吃饺子形似元宝是招财进宝,初二吃面是挑寿,初三吃“合子”,因为合子是圆形的,圆的好“转”,意思是往家里赚钱。初二的北京城挺热闹,不少人去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去“借元宝”(金灿灿的纸元宝,不花钱“借”不回来),中午吃馄饨,曰“元宝汤”,“破五”(正月初五),绝大部分人家要吃一顿包饺子,初五早晨家家户户要放鞭炮,据说崩跑穷鬼迎福星,捏饺子,也有一说,新的一年不做小人,不拨弄事非。
(《中国电视报》2.4 肖永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