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猛开”的鄂尔多斯

2010-02-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鄂尔多斯的车牌号在内蒙古的排序是“蒙K”,当地人戏称为“猛开”,这个只能算是顺口的一句笑话,却让各地的经济敏感者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在2009年11月表示:“2000年鄂尔多斯地区

GDP仅仅为150亿元,到了2009年将超过2000亿元,内蒙古GDP增速已经连续7年在中国这个大的经济体里全国第一,人均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八位。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古,内蒙古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今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超香港。”

“超越香港”的鄂尔多斯

2008年之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外,“鄂尔多斯”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而言,并非一座城市,而是一个羊绒衫品牌。随着一些“内蒙古系”出身的商人在各地酒桌上的流传,鄂尔多斯这个隐形富裕城市渐为人知。一部分“鄂尔多斯系”商人,带着大量资金开始在各地投资,在猪肉涨价的日子里,一个从鄂尔多斯出来的数亿元的养猪场计划,不声不响地进行中,要比丁磊的高调养猪更有实力。

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羊煤土气”开始感到惊叹,“羊煤土气”是指羊绒、稀土、煤矿、天然气。鄂尔多斯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吨,约占全国的1/6,探明天然碱储量6000万吨,高岭土65亿吨;境内有目前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750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1.8%,探明煤层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一个西部三线城市,却占据全国重要资源的半壁江山。

在内蒙古,最早实施包产到户的是鄂尔多斯。内蒙古和安徽、四川一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端的地方。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为什么到了2007年,鄂尔多斯才忽然释放异彩?

鄂尔多斯实际面积只有8.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50万人,旧称伊克昭盟,2001年2月,才撤盟建市。

其真正的变革,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广东顺德、山东诸城和辽宁海城三地,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当时,鄂尔多斯全市共有180家国企,经过7年时间,至2000年年底,全部完成改制。鄂尔多斯本地企业都成为民营企业,政府完全退出。改革这么彻底的,全国也不多见。鄂尔多斯成长起的四大上市集团:鄂尔多斯、伊泰、伊化、亿利,以及万正、兴泰、蒙西、东方路桥等集团,资产均达数十亿。

不只是资源优势,大量的商人和资金的拥入,也是加速发展的关键。现任鄂尔多斯市温州商会会长的黄学娇就明确表示,自己在许多城市都有从商经历,“那些地方,割草割得不行”。他口中的“割草”,就是指各级政府机关的“寻租”行为。“鄂尔多斯是个好地方,领导重商,这是对商人最大的鼓励。”

仅东胜区就有超过4000余名温州商人,鄂尔多斯全市则有过万温州商人。温州资金与广阔的商贸渠道的拥入,是鄂尔多斯飞跃的一大助力。鄂尔多斯是国家统计局评选出的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之一。

鄂尔多斯党政官员对经济的全力扶持,终于给他们争回了面子。过去鄂尔多斯就是“穷”的代名词,经济总量排在内蒙古末位;到自治区开会,鄂尔多斯官员会缩在后排。如今,座次安排、发言顺序都能感觉到鄂尔多斯的分量了。

“迪拜”鄂尔多斯

在2008年,媒体曾经刊发过一条名为《鄂尔多斯的“迪拜梦”》的报道,100名全球顶尖建筑师,将要云集鄂尔多斯市,带着各自的方案路演,想为鄂尔多斯的富人设计并建造100栋别墅。

在那一年,人们已经用迪拜来比喻鄂尔多斯,艺术家也伸过自己热情的脸,原因很简单,这里流动着庞大的资金。

老城东胜区,以前也很穷,近几年,随着土地转让,一夜之间,东胜的富人就多了起来。当地人这样形容:“一个东胜农民如果通过土地转让得到30万元的补贴,马上用15万来买楼房,10万买轿车,另外5万,就投入地下钱庄。”

鄂尔多斯地下钱庄业发达,这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存在关系。鄂尔多斯街头的门面中,出现大量典当行、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的招牌。放贷者往往以女人居多,男人忙实业投资,女人忙“金融”,坊间流传,如果利率合适,一个不起眼的街边阿嫂,就可以在一天内为筹款方融资两千万元。

据称鄂尔多斯民间游资在百亿以上,利率一般以月息2~3分计算,部分短期拆借可以达到月息一毛。用钱生钱,买楼升值,是更多无缘直接触及“羊煤土气”利益的鄂尔多斯人的发财渠道。

豪宅和名车是很多鄂尔多斯人的主要消费项目,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商业证明。广告上看到的任何一款新车型,在鄂尔多斯肯定马上就能见到。

鄂尔多斯的机动车,从2004年开始急剧增加,每百户拥有汽车12辆,市府所在地东胜区则达17辆。

鄂尔多斯随便一个街道,都像是豪华车展。有个段子被内蒙古人广为传诵,津津乐道:北京、天津的名车4S店一听来者是鄂尔多斯人,当即将价格抬高一二十万。而这些有钱的老板向来眼都不眨一下,照单全付。

亿万富翁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中。鄂尔多斯人乘坐飞机到北京购物,而且当日往返。

房地产的气势汹汹招来了全球100个顶级设计师的橄榄枝。2009年,真正的迪拜已经“倒下”了,也许,更多的建筑设计师,都开始准备投奔鄂尔多斯了。

账面GDP传奇VS幸福指数

鄂尔多斯有穷人吗?

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最想问的问题。实际答案是:有,还不少。鄂尔多斯有150万人口,2000亿不可能平均分到每个人头上――在2009年,鄂尔多斯全年共扶持贫困户6500户、约20000人,确保脱贫10000人。

这就是鄂尔多斯人均GDP的现实对照,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忙着打飞的去购物,处于弱势群体的低收入者依然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人均GDP超香港,给当地居民的实惠,无非是数字意义上的“狂喜”,真正意义上的“人均收入”增加,不过是纸面游戏。

香港普通职工的月收入为1万港元,约合人民币9100元,而鄂尔多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约为1619元,两者相差5倍多。即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鄂尔多斯也仅高出300元。香港特区政府用于教育、福利、医疗的3项支出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54%;而鄂尔多斯虽在教育、社保、医疗、科技等方面的支出也有大幅提高,但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恐怕30%都不到。

鄂尔多斯富人“有钱缺文化”,是诸多鄂尔多斯当地人的感慨。偌大的鄂尔多斯市,报刊亭总共只有6家。原来还有家图书大厦,但是由于来的人太少,只能改成手机店了。

这个城市的心理层面正开始迎来“财富传说”引发的心理冲击考验。“咱们鄂尔多斯,正处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刺激源特别多,人们的抵抗力弱。尤其是贫富差距特别大,人们的心理不平衡,忧郁症越来越多了。”语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曹怀秀。

实际上,面对富裕阶层与普通阶层的生活差距,以及不断传出的暴富传说,一些鄂尔多斯的中层市民已经表示,有举家搬到其他城市的打算。因为鄂尔多斯这种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在别处,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

就像每个新兴的城市,都要经历某种发烧症状一样,忽然“超过香港”的鄂尔多斯,也正在一种热状态,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共同承受这种“热状态”――有人选择离开,有人满怀期待地拥入这个城市。每个相关利益方,都在等待。

(《新周刊》2010年第1期 康尽欢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