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白领变“节奴”

2010-03-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虎年春节一晃就过去了,回到工作中的都市白领们,在遭受节后综合征折磨的同时,不忘到网上晒一晒春节中的那些事。

其中晒得最多的,莫过于春节期间的花销,尤其是给出的压岁钱。许多网友表示:花了大把的压岁钱,买回来

的却是寂寞。

继“房奴”、“卡奴”之后,都市白领又给自己扣上了“节奴”新帽子。

“井喷”的红包

在炎筝的账单中,年二十九开始,她带老人购置新衣、办年货。每天的日常吃喝花销在400元左右,初一初二带老人、孩子逛公园等一天就花到上千元。

这些花销还是最基本的,过年送礼派利更是无底洞。“不提了,光给家里买年货就去了1000元,去岳父岳母家买的礼品都不知道花了多少”。一位网友大叹。

另一位网友回应说:“你这还好,还出去玩了,我是哪都没去,分红包就花了1万元呀!去年一年好不容易存下1.6万多块钱,过个年存款又清零了。”

“我们的账单就没来得及记这么清楚,只知道哪也没玩,就天天亲戚家这家吃吃饭,那家聚聚,从年前二十七回家一直到年初六回来,5位数就没了。仔细想想,都是压岁钱惹的祸,光这笔开支就用了近5000元!”一位网友无奈地感慨更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凤凰网推出的一项名为“压岁钱之惑”的调查吸引了数千人的参与。其中24.9%的人在1000~3000元之间,11.1%在3000~5000元,而有5.8%的人的压岁钱支出更是高达5000元以上。

“节前欢喜过大年,包里准备三五千。亲朋好友团团坐,节后回到解放前。”这是最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着的一首自嘲打油诗。

“节奴”的压力

在京城某媒体工作的小朱告诉记者,自己去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现在在单位还没有转正,只是拿着微薄的见习工资。除去每月的房租和各种日常开销,是典型的“月光族”。

今年春节回家,母亲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今年要开始给亲戚朋友的小孩压岁钱了,并给他列举了好几个千万不要遗漏给压岁钱的晚辈。“没办法,都是人情。早知道这样,我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小朱表示,晚辈的压岁钱和两位同学的婚宴礼金负担,让自己这个春节过得捉襟见肘。

家住湖北孝感的小徐也遇到了和小朱同样的烦恼,大学毕业三年来一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好不容易回了趟家,却发现回家过年并不轻松。“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给他们买些东西是理所应当的;表兄弟都添了小孩,自己作为长辈初次见面给点压岁钱是应该的;未婚妻家的亲戚更不能怠慢,这样一来,两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就没了。”

惧怕过年

一个关于春节送礼的调查显示,被春节送礼掏空了口袋的人不少。春节的主题本来是亲情团聚,但是日渐增大的社会压力使得春节越来越变成一个礼去礼还的朋辈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以及着眼于现实利益的“公关礼数”,不少人越来越惧怕过年。

很多网友表示,过年送礼成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负担。“几年不回去很想念家乡。可是一回家,走亲访友,送礼不断,而且一年比一年送得凶猛,车票又那么难买,一路上折腾,真是有点怕过年了。明年坚决不回家过年,还是多攒点钱供房实在。”

让节日回归理性

“中国送礼之风极盛,而且已成为一种‘面子文化’。”一位网友表示,如今国人过年,那些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有很多都被厚重的商业利益所代替,传统的民俗变得庸俗化、功利化,这也是中国目前产生“节奴”的社会根源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是压岁钱成为负担的根本动因。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年轻人在给晚辈们压岁钱时,务必要量力而行。

  (《国际先驱导报》《南方日报》3.23、26 李增添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