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王利被警方抓获。他向警方交代,弑亲的动机是“长期的积怨”。他告诉警察,父亲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子,拿上钱快跑。”
王利从小成绩好
1985年11月22日,王利出生在鄂尔多斯市一个农民家中。不久,他就被王平夫妇抱养。王平在乌拉特前旗信用社工作,王利有两个姐姐。王利从小性格内向,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喝饮料,不爱说话。
王利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乡上的小学,后转入前旗实验中学就读。由于学习成绩好,校方还破格减免了他的一切费用。在乌拉特前旗五中上学时,他的成绩全校第一;在乌拉特前旗一中(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上学时排名全校第三。在同学的眼中,王利上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出色,平时沉默寡言。
2002年高考,王利的第一志愿是中国政法大学。父亲王平曾对王利说:“你就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即使考不上,我会通过关系让你上学的。”事后,王利以几分之差,与中国政法大学失之交臂。而王平的关系也未能让王利如愿上学。
之后,王平通过关系花了3.5万元将王利送入某政法大学,仇恨就此埋下。从入学到毕业,王利曾不止一次质疑父亲“花钱上学”的“谎言”。在他看来,自己完全有能力考入这所政法大学,父亲所说的3.5万元花费是一种欺骗。不管王平以何种方式说明,王利始终认为父亲是在撒谎,并且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父亲过分溺爱
“长期的积怨”,这是王利所谓的弑亲动机。对此,熟悉王利的人表示,“娇生惯养是主因”。在邻居眼中,王平对儿子太溺爱,“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王利毕业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打工,但没有挣到钱,花销仍由家里支出。王利打工到哪里,王平都会动用当地关系,为儿子找工作。但凡是父亲找的工作,王利大多选择辞职。他不愿受父亲的庇护,但没有父亲的关照,在外打工的王利处处碰壁。
2009年10月,王利再次说服了母亲,南下广东打工。王利在包头没有买到卧铺票,只能坐硬座前往广东。王平得知后,开车将王利送到呼市,并从呼市为王利购买了去广东的飞机票。
几个月后,王利打工失败返乡。后在父亲的关照下,进入乌拉特前旗红旗信用社工作。在王利看来,在外地上学多年,没有任何出息,又回到乌拉特前旗工作,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长期抑郁暴发了
王利2009年底在信用社上班,后经家人介绍,认识了妻子王清(化名)。婚后,双方很恩爱。王利不喜欢与人交往,结婚时只来了3个同学。
王利和妻子是双职工,拥有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对于“80后”来说,应该意味着幸福和美满。然而,王利却选择用杀父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乌拉特前旗公安局刑警队五中队的何金梅队长表示,据王利家属透露,王利曾患有精神分裂症,并曾在外地就诊。
何金梅说,“有没有精神疾病,最终还需要严格的司法鉴定。”
据王利供认,杀人前就购买了凶器,作案前将父亲引到偏僻的地方,作案后有步骤地逃跑和毁灭证据。“这些证据都证明,预谋的可能性很明显。”何金梅说。
此前,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教授说:“有的人人格方面有缺陷,比如说长期的抑郁,如果再遇到了导火索,是很危险的”。
(《中国青年报》3.22 梅刚 李玉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