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天津51亿元打造“英式风情区”、南京1950万元回迁孙中山铜像等工程……中国一些地方大手笔打造文化工程的举动触动民众神经。上海学者高国希认为,各地争相打造文化工程的实质,是希望通过文化这张牌将本地炒热,从而带动
“通过文化带动旅游,最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美好的初衷需要合理的公众程序。”高国希说,有关近期几起文化工程的争议反映了民众对政府投入公开透明的迫切期待。
复旦大学副教授邵晓莹认为,对于利国利民的政府投入,在注意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应予以支持,同时需要一些程序上的保障。譬如,工程在立项之初应召开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公开的形式征求民众意见,并及时将项目预算和花销清单公布出来。
(《中国文化报》3.18 刘巍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