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约定,妹妹每周二、五都要来看望爸爸。我发现,每次妹妹来到,爸爸总显得喜笑颜开,特别高兴,因为他可以很随意地跟妹妹讲他的故事,他那过去的事情。不管妹妹是在择菜、做饭,还是在洗锅刷碗时,爸爸总是在旁边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有时吃饭,他突然想到一件往事,一讲
这时,我不由得想起10年前的情形。那时我在苏北建湖上班,爸爸得肺炎住院,我请假来照料。那天妹妹在医院陪夜,我便在家陪母亲。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晚风送爽,我和母亲并排坐在阳台上,母亲讲了很多往事,也很兴奋。这些都是我过去闻所未闻的,看得出,母亲是那么开心。也是,小时我离开父母,在苏北老家随叔父读书,后来又去了新疆,从记事起,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最多不过六七年,自然很少有机会与他们促膝长谈。谁料想2000年,我母亲不幸患脑血栓突然离开我们。想不到,半年前母亲与我唯一的一次谈心竟成了诀别!
想到这些,每当爸爸要对我说些什么,哪怕是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老生常谈,我都会认真听他说,听他讲。
父母年纪大了,尤其到垂暮之年,他们手脚不便,耳目不灵,活动能力小了,与外界的联系少了,更显孤寂难耐。这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唯一可倾诉的对象。他们的诉说可能琐碎、重复,甚至是些完全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的事,但这是他们排除寂寞、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也是对儿女的信赖和亲情的传递。说不定,我们不愿听、没好好听的,竟是他们对我们最后一次的絮叨。这时,我们就算悔恨交加、捶胸顿足也于事无补了。
所以,无论你是无所事事,还是日理万机,你都要抽出时间,和父母说说话,尤其要静下心来聆听他们的叙说。这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上海大众卫生报》3.19 崔鹤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