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木兰祠访问记

2010-04-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女杰故里

花木兰,中国民间传说中近乎完美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在危难之际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木兰辞》是有关木兰的最早文字记载,大概完成于南北朝期间。里面用生动的语言完整地述说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遗憾的是,对于木兰家在何地只

字未提。在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境内,有一座古老的木兰祠,当地人说,里面供奉的女子就是传说中的花木兰。据《虞城县志》记载,这座木兰祠最早建于唐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当地人说,花木兰出生在虞城,但她不姓花,而姓魏,她的老家在魏庙,至今还有她的后人。

记者随即来到魏庙寻访,发现提起花木兰,每个村民都能讲出很多故事。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木兰的父亲叫魏应汉,之所以为女儿取名‘木兰’,是因为家里种了一棵木兰树,许多年都不开花,而她出生的那年春天,那棵树刚好开花了。”

在不同版本的花木兰中,她的容貌都很俏丽,但事实上,木兰在军中12年,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很多人因此而猜想,木兰的长相也许并不美丽,只是一个声音沙哑、本性质朴的乡下女孩。

魏庙探寻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木兰只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女孩,她的智谋与武艺又从何而来呢?文史学者宋成树告诉记者,木兰的文韬武略是从伊乔那里学来的,伊乔是名相伊尹的81代孙,他发现木兰非常聪明,就收她为徒,传授她文韬武略、兵法战策。

在魏庙,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有一处很大的祠堂纪念木兰。遗憾的是,那间魏氏祠堂如今已看不到了。不过,当年祠堂中的一块石碑还保留在一位村民的家中。在石碑上,魏氏木兰几个大字十分清晰,魏氏后人说,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每年这天,都会有很多人赶来祭拜。

在魏庙的小路上,至今还可以看到一棵皂角树,据说树龄在千年以上。宋成树说:“这棵皂角树是当年木兰出征、朝辞爹娘去的那棵树,自木兰走后,她的母亲每天在这里盼望女儿归来,树就不长了。等到木兰凯旋而归后,这棵树竟然开始疯长。后来,人们在这个地方建造了望归台,还修了一座庙,供奉魏老太太。”

木兰身世

在《木兰辞》中,木兰征战12年后,最终回到家乡。但是,在虞城一带,关于木兰的结局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传说,木兰参军回来后,被皇帝看中,欲纳她为妃,木兰性格刚烈,撞柱而亡。木兰的命运真的如此吗?

木兰祠的前面有两块石碑,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木兰的身世与经历。“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慨然代行……”按照这块石碑上的记载,花木兰本名魏木兰,隋朝人,突厥犯边时,因为父亲年迈力衰,她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整整12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据宋成树介绍,木兰在杨广大业二年代父从军。凯旋而归后,杨广授她尚书郎,木兰不受。昏君杨广得知木兰女儿身份后,招入宫中,欲纳为妃。性格刚烈的木兰自尽抗婚,也正是因为冒犯龙颜,隋朝几乎没有留下这位奇女子的任何史料。甚至为了避免牵连,当时的魏姓族人都要隐姓埋名。直到唐代,才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立祠纪念,也正是这块石碑的存在,让有关木兰身世的疑问一一解开。

(《中国电视报》2010年第7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