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评

2010-04-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

“贫困大学生无奈火烧毕业证书”的主角――28岁的郑克峰毕业5年了,摆过地摊、烤过肉串、当过代课教师、睡过广州的天桥下,5年间无数次投递简历都没有结果。

郑克峰的故事绝非他一个人的遭际。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国有611万应届大

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率为87%。截至2009年底,加上往届未就业大学生,至少有100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是高学历人才供给和智力岗位需求之间有落差。按照学者郎咸平的说法,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包括七个环节: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其中“制造”是单独的部分,是硬的生产环节,算是“1”;而其他部分是软的生产环节,算是“6”。在国际产业分工的现有格局中,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1”上,而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了“6”的位置。如果我国产业结构中“6”的部分做大做强,服务业的比重大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自然就会好转。

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解决之道。

(《北京青年报》4.5 李星文文)

公房清理,清的是特权

“公房违规”问题随着房价持续升温日益引起关注。安徽合肥从去年6月开始清理直管公房,截至今年3月23日,已纠正违规占用直管公房人员1119人,收回资金近5000万元,收回应退公房28套。

直管公房是指由国家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直接经营管理的国有房产。上世纪80年代推行住房改革以来,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着部分公房。一些人违规占有一套甚至几套直管公房,随着房价飙涨,要么充当“二房东”,要么转手出卖,牟取暴利。

公房清理难,难在清理特权的阻力大。处置、分配的权力往往掌握在机关工作人员、单位领导手中,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有渠道获得一套公房。清理违规占有公房,就是清理特权,清理被特权吞噬的利益,就意味着向“特权单位”、“特权阶层”以及“有什么背景的人”硬碰硬,就是拿他们的利益开刀。

(《工人日报》4.4 成露文)

大学二度改名:迟到的理性“回归”

日前,教育部批准武汉科技学院自今年3月19日起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改名为武汉科技学院。这次已经是二度更名,却被学校内外普遍看好,关键并不在“学院”升级为“大学”,而是重拾纺织老本行,找回自己的特色。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大学兴起一股改名潮,一批历史悠久的专业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大学改名,只是个表面工程,改名的学校,一是为了升级,二是为了扩张。升级扩张之后,学校的“级别”提高了,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扩招了,占有的资源也相应增多。这种“大跃进”式的更名运动,现在看来,不但未能实现办学质量的升级,还丢掉了长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知名度。

因此,一些改名的大学陆续“回归”本色,可能是深思熟虑后的主动而为,也可能是基于现实的要求。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高考报名人数下降,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破产”危机最紧迫的,可能就是那些缺乏特色又盲目求大的大学。

(《新华每日电讯》4.6 丁永勋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