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勾结卖家为某一拍品虚开天价“做标”,引诱更多的买家上杆跟风早已不是新鲜事,当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就因为经营此道在美国深陷“官司门”。尽管这样做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但由于拍卖行与卖家的利益过于紧密,故他们精心策划和运作的各种“局”很难被外界知晓。
“拍场老千”
“于是,我请了两个朋友帮忙做局,去现场参加竞买。上拍那天,没人真正举牌出价,只有我那两个朋友按照商量好的价位相互竞价,当叫到1500万港币时,大鱼终于出现,一个英国人举牌,开口价就在前一位叫价的基础上加了30万。随后,两个朋友轮流看我的眼神出牌,一直将价格抬高了500万港币,然后撒手,将最后一棒留给了那位英国人。
“一周后,我去拍卖行办理领款手续,他们主管见面就对我说:‘金先生,你还是头一次干这种活儿吧?你在拍卖现场做的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这一句话吓了我一身冷汗。我当然没有承认自己所干的事情。又等了一周,我硬起头皮再度走进拍卖行,那位主管见到我就像见到一位好朋友,此前他威胁我的事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最后,我不但将那笔拍卖玉笔筒的钱一分不少地进了账,还就此成为了那家拍卖行的合作者!怎么合作?当老千!此前他们是试探我抗威胁的能力,看我在东窗事发时能不能冷静应对。
“我接的第一笔单子是替人洗钱,随便从市场买一只普通清代民窑瓷瓶,请人在底部仿写官窑名款,然后以洗钱人的名义委托拍卖行运作。紧接着,拍卖行按程序发动宣传机器,在各大媒体上将编造出来的清官窑神话大张旗鼓地宣传。到拍卖现场,我又找了两个朋友以买主身份举牌竞买,一口气将那只瓷瓶的成交价打上一千多万港币……自然,最终掏钱和收钱的都是那个洗钱的主子,左手出,右手进,除了要交一笔税金和佣金,其他一千多万来路不明的钱便成为拍卖会上的合法收入……这以后,我每接一单生意,按1%提取佣金……”
天价“标杆”
记者随后采访了原某国际知名拍卖行的高级雇员――欧阳先生。
“我在美国本部工作的时候,曾经经手过一件典型案例:拍品是几十件中国明代瓷器,藏家是一位法国移民。首先是我们公司看中了这批以青花为主的瓷器,要求为那个法国人举行一次中国明代瓷器专项拍卖会。卖主提出愿意将这批藏品都交给我们运作,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所有藏品的总成交价不低于八千万美元。
“我们专门为此召开会议,对这批瓷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觉得可以答应藏家的要求。接下来,我们专门邀请记者采访那个法国人,为他的收藏经历和这批即将投拍的藏品编写了一大篇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那些故事有些是以真实事件作基础,然后进行文学加工,有些则是无中生有的虚构。然后再接着进行媒体集中轰炸,‘一批来自中国的宫廷重器惊现纽约!’‘一批将要上拍的中国文物引发中国人强烈反应!’……如此一来,这批明代青花瓷器还未公开露面,就已变成中国‘国宝’。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几十件没有标杆的东西突然亮相,价格肯定上不去。我们从中挑选了一件器型少、品相完美的物件,事先组织了几个喜欢倒腾中国古董的客户来参观预展,从陪同客户参观以及交谈中窥探他们的心理价位,然后再专题研究在拍场群体竞争氛围下拍品可能达到的价位,最后才敲定起拍价。那是一件明代永乐年景德镇生产的外销青花瓷瓶,起拍价定在120万美金,最后以接近700万美元的成交价拿下了拍品。
“有了高价标杆,接下来的活儿就好干多了,我们先后为那位藏家举办了两场明代瓷器专项拍卖会,拍品全部成交,而且每件拍品的平均价格都在60万美元以上。”
境外“泼血”
齐小姐是中国内地一位富豪收藏家的艺术主管,曾先后几十次代表老板去境外参加国际艺术品大拍,讲到境外拍卖公司的商业手段,齐小姐感受颇多。
“我刚开始去境外参加拍卖会时,也和多数初次出海‘泼血’的同胞一样,老是上当受骗。‘泼血’是我们圈内人的话,专指去海外参加拍卖会、烧大钱竞买文物的行为。
“我亲自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去境外竞买一幅中国画。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境外拍卖会,老板怕我经验不足,便让拍卖行给我推荐了一位专家当顾问,我们按一定比例给对方支付劳务费。后来才知道,这个所谓的专家是一个走黑道儿的艺术品经纪人,除拍卖行给他开工资外,我们买卖双方他都‘通吃’。在我们这边尽量夸张拍品的艺术价值,煽动我们不惜血本、志在必得。在卖方那边则拍着胸膛保证一定要让你这幅画拍出天价,然后按成交价比例再提成一笔钱。这里面只有两个明白人,一个是拍卖行主管,另一个就是这位黑经纪人。”
“富偶”游戏
提及近年来中国文物在国际拍卖会上屡创天价的佳绩,我们不得不“感谢”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是他们以战略家眼光,发掘了一个被世人遗忘已久的文化古国,并天才地打断这个文化巨人的肋骨,用以捏造一座座财富的丰碑。
继2005年天价元朝“鬼谷子下山图罐”以后,2006年,佳士得拍卖行在5月举办的春季拍卖会上,将一只当年被一对苏格兰夫妇当台灯座用的洪武朝“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从最初42万英镑的成交价飙升至8323万元港币成交。创造了明代瓷器的历史神话。半年后,在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代乾隆朝“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港币落槌。
但这3件宝物背后的故事却很难让人理解――“鬼谷子”拍场一见后就彻底“躲猫猫”了;那只“洪武瓶”则被新主人澳门赌王安置在澳门博物馆公展,赌王说自己并不懂中国文物,买下这只明显价格被高估的瓶子,只为讨中国人高兴,更为方便自己继续在澳门做生意;那只以8倍于起拍价成交的亿元“乾隆碗”的整个交易过程,竟然是香港富豪张宗宪(卖家)、张永珍(买家)兄妹之间的一出“换手”游戏!
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我们流亡海外的帝国遗物已经沦落为洋人的金钱筹码,而由佳士得拍卖行炮制的一场场捍卫中华古帝国尊严的“灵魂之战”,很多只不过是在拍卖行牵控下的“富偶”游戏。
(《谁在拍卖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吴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