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庐山人搬家

2010-05-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当地居民搬离

庐山当局近期宣布了一项将大幅改写历史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居民,将被逐步迁离这个他们生活了100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这一计划涉及牯岭镇几乎全部居民共1.2万多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庐山管理局职工及家属。

以开车为生的老张,正

以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这一天。“外人以为我们住在庐山上,过着神仙似的生活,很少知道我们的苦恼。”老张说。因为地处景区,庐山一直没有房改,住房没有产权,也不能新建房屋,许多庐山人几代人住在拥挤的公房里,条件艰苦。如今,搬下山,可能意味着那一直虚拟的个人房产权利得到变现。

庐山人大搬家,只是一个更大的资本经营计划的一小部分。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将此计划概括为“一下一上”――“下”就是下迁山上居民,“上”就是庐山景区的整体上市。

下山与上市

近年来,庐山官方一直有着向“会议中心、景观博览中心和常年型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转型”的想法。在管理局看来,转型的前提是居民下迁,为游客和酒店让出生活和环境空间。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庐山上600所历史遗留的别墅中,约有1/3为休养所的职工及家属居住。在官方看来,这是资源上巨大的浪费。

在中国的诸多名山中,庐山是少有的景居结合的避暑胜地,也是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最多的景区。官方统计有1.3万多名常住居民和5000流动人口。旅游高峰期,每天还有2万多名游客上山,年产生活垃圾1.8万吨。此外,牯岭镇上有1700余辆单位用车和私家车,交通拥堵,噪音、尾气严重。

这些都让庐山精美的山水如牛负重。把山上居民全部搬下山,似乎是个一举多得的主意,包括兼顾“上市”这步棋。

此前,庐山管理局已引进中国国旅集团,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庐山风景管理局占股73%,国旅1.27亿元资金入股,占27%,试图尽快整体上市。

失去牯岭人的庐山

这不是这座千古名山第一次经历转型。

1949年以前,庐山上已有别墅560栋,大多属于外国人所有。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别墅收归国有。庐山被规划为面向“全国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的亚洲最大的疗养城”。党政军机关纷纷在庐山开办休养所、疗养院,中共中央几次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会议在此召开。牯岭镇居民成为这些招待所、疗养院的职工、警卫、厨师等。

到80年代,《庐山恋》播放后,很多人自发上庐山旅游,山上一些效益较差的单位就开始为这些旅游的人提供食宿。“在转型的过程中,庐山的城市化控制不当,导致环境恶化。”庐山社会变迁的研究者、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龚志强说。

尽管如此,龚志强反对将居民全部迁下山去。

“牯岭镇明末清初发展下来,是山区城市化的典型个案。这里牯岭镇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跟庐山居民聊天,跟与山脚下九江人聊天感觉都不一样”,龚志强说,牯岭镇给庐山带来社会文化生态的附加值,是黄山等名山无法提供游客的。

他担心,如果所有人都迁下去,牯岭的文化传承就中断了。牯岭完全成为商业社会。这并不是旅游者希望看到的庐山。

(《21世纪经济报道》4.27 邓丽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