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理查德・莱文(美国耶鲁大学校长)
演讲题目:中国本科教育缺什么
演讲地点:南京(中外校长论坛)
这些年来,我们与来自中国的多位大学校长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借鉴美国综合性
通识教育的模式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举一个例子,在二战后的40年间,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美国,但是在1990年以后却有15年停滞不前。人们通常认为是金融政策的问题。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在创新人才。
要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的教育体系要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的思维。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缺乏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绝大多数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一个专识教育,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中国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模式对于培养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有用,但是如果要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能力的人,那就不足了。
比广博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有能力去接受知识,运用知识重新评估已有的结论并得出新的结论。在美国教育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1928年的《耶鲁大学报告》中提出一个观点:“头脑的纪律和头脑的家具之间的区别”。学生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就像头脑里装进了一件家具,但是这个家具在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最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的是头脑的纪律或者说思考的框架,而不是一件“家具”,让他们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这样习惯,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
(《光明日报》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