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的重庆涪陵816军工洞体,首次以旅游景点的身份对外开放,一项曾经与世隔绝长达40多年的中国涉核绝密军事工程,迅速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这个完全隐没于重峦叠嶂之间的
尽管如此,对一般公众来说,这项当年由周恩来亲自批准建造的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仍属绝密级军事禁区。
作为第一批特殊游客,当年参加816工程的河南老兵李发立说:“我在山里呆了8年,始终不知道山名。”很多年后,他才知道大山叫金子山,“那个地名叫白涛镇,因建816曾经在地图上消失了几十年”。
李发立当兵8年,只有一次受上级指派短暂离开过,其余时间都待在大山里。李发立透露,在山体周围,成都军区设置了一个警卫团,主要是防止敌特进来破坏,当然也担负看管参建战士的军事任务。
据李发立讲,当时部队出版《工程兵报》,有些内容涉及816。“所有参与编撰报纸的人都受到严格保密教育,任何人不能私自将报纸带出洞。”他说,战士流传,在重庆的敌特眼里,这份报纸“一张能卖5000元人民币”。
和其他部队不同的是,所有参建816的官兵都要在个人档案中加填一张由部队核准的“知密鉴定”。今年56岁的师铁台是李发立的战友,他曾见到过自己的“知密鉴定”。这份标注“机密”字样的文件只发到省民政厅一级单位,不准往下转发,其中显示,“凡参加过国防特种工程的退伍士兵,基本上送回原籍,安置在国营农场或地方国营农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残废人员,送革命残废军人休养院,供养终身……上述人员回原籍后,市、县、公社人民武装部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保密教育,严防发生泄密现象……”
“实际执行中更严格呢,比如退伍兵不准出国,不准跟外国人交往等。”师铁台说。
参建老兵杨登高介绍说,从入口到达洞体,得走400米左右,洞体顶部的覆盖层最厚达200米,“内部都是钢筋混凝土浇筑,异常坚固,可以抵御5000吨级原子弹地面打击,能经受住100吨级空中氢弹攻击,即便发生8到10级地震也不能将它摧毁。”
据了解,至上世纪80年代停工前,816建筑工程量已完成85%。816停建后,该工程转为民用,1993年,更名为重庆建峰化工总厂。
(《大河报》4.30 孟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