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禁烟令”能否取得实效,却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
首先,执行成本极高。中国已有3.5亿烟民,此番禁烟令若想彻底施行,将需要一支与警察同样庞大的控烟执法队伍。
更重要的是
香烟虽小,根基很深。我国2003年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第11条规定: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必须印上警示语,宜占据50%以上面积,最好有警示图片。仅这一点要求,至今未见落实,相反我们的烟盒设计越来越精美大气。
因此,卫生部一纸禁烟令,看似出拳凌厉,实则方向有误。公共政策的出台若缺乏博弈,结果往往有利于强势一方,甚至造成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新的剥夺。而片面的行政操作,很可能因缺乏相关法规、执行力的保障而收效甚微,最终损害的,是政府的威信。
(《?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20期舒泰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