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东省妇联正向全社会征选“十杰父母”。
在众多父母的自荐材料里,都大篇幅讲述自己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位父亲在材料中自述了培养孩子的经历: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他仿照“孟母三迁”多次搬家、为孩子换了4家幼儿园;省吃俭用交赞助费让孩子入读重点学校……这位父亲说,这么做,是为
一位评委表示,评选大都是一场“母凭子贵”的角逐。她认为,这样的标准值得商榷。“在很多平凡又和谐的家庭,有数以千万计的好父母,他们的孩子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是这些父母却给了孩子万分的爱。”
孩子要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除了靠父母的爱,很可能还要靠父母的钱和权。如今的优质教育资源,已经越来越成为富者和贵者的私有之物。教育资源的贫富分化最终给社会带来什么呢?富贵者通过更优越的教育较易让子女杰出,而杰出的子女又较易继续他们新的富贵,贫困者及其子女的遭遇则反之。如此循环不已,就会造成社会学家深以为忧的阶层固化、“种姓遗传”。
(《羊城晚报》5.21、22 薛江华 治平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