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任弼时负责边区经济工作期间,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建设中防止和克服“政策性浪费”的正确主张。在他看来,“政策性浪费”比其他浪费造成的损失都要大,他归纳了“政策性浪费”的主要表现:1.政策本身出现失误,例如制定的政策本身不正确,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2.执行政策不严,监控
任弼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首先,各级领导务必认清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具体计划和政策,并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来堵塞漏洞,减少“政策性浪费”。第三,提倡厉行节约,制定有关的奖励措施。
“政策性浪费”比其他浪费给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更大,危害更甚,因为,“政策性浪费”是以“合法”的形式悄悄地吞噬着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在今天,任弼时关于防止和克服“政策性浪费”的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日报》5.17 黄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