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韩国教改带来新问题

2010-05-2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相差很大,择校之风盛行,学生在学业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为此,韩国果断地在1968年废除了小学升初中考试,1974年,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具体措施有3项:一、增加对“差”学校的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二、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三

、取消“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入学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学生就读的学校。大刀阔斧地改革后,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教育均衡,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热,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享有均等同质的受教育机会,韩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许多。

但随即出现了新的问题。韩国在教育上一直有轻学校教育,重私教育(课外教育)的特点。在不少中学,平时每天在校时间只有6个小时,下午3点所有的课程就结束了,孩子每天早早地就被放了鸭子。而在韩国这样一个非常尊师重教的国家,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样轻松的学业,让许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业前途的担忧,寄希望于课外。于是,在下午3点中学放学后,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走出校门,又走入另外一个课堂――再上4个小时的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很多中学生的学习常态。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参赞艾宏歌介绍,韩国私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是直接针对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因此,价格都非常昂贵,尤其一些有名师加盟的课外辅导班,授课效果不错,孩子送去后“上大学基本没问题”,因此,尽管收费天价也依然爆满。轻松的课内学习,昂贵的课外补习费导致连锁反应: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上不起好的课外班,很难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也很难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依靠自身努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曾是韩国平民家庭或农村家庭孩子的成长之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仅靠已经实施30年的教育均衡和孩子的个人努力,想考上好大学的时代,似乎正一去不复返。

  (《中国青年报》5.21 李洁言 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