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本名真觉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桥与白石桥之间长河的北岸,建于明代。清乾隆帝为避老爸雍正帝之名讳(雍正帝名胤?),便将真觉寺更名为正觉寺,亦称大正觉寺。因寺内金刚宝座上有五座供奉金佛像的小塔,而俗称五塔寺。
话说明永乐初年,有印度高僧班迪达贡献五尊金佛像,永乐帝非常高兴,便下
过了60多年,明宪宗朱见深想起先祖要修的善果尚未如愿,便降旨督修殿宇,创建金刚宝座塔。成化九年(1473年)终于修成,并建有行院(亦称行宫)。当时,全寺建筑格局由南往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自天王殿迤北分成三路:中路有大雄宝殿、金刚宝座塔、毗卢殿、藏经楼;左路有配殿、行院;右路有配殿、僧房。
金刚宝座塔坐北朝南,基座高5丈,以内砖外垒砌而成。基座内为塔基,四面各塑一尊佛像。左、右两侧均有石阶呈蜗形盘旋而上,可至宝座顶部。顶部为平台,平台四角各建有1座7米高的
小方形塔。这4座小塔拱卫着中间高8米的大方形塔。小塔代表五方佛,大塔代表大日如来。当年班迪达所贡的五尊金佛像就分别供奉在五塔之内。
金刚宝座塔左侧曾经还有1塔,传说是成化帝生葬衣冠处。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帝为庆祝其母后70大寿,第二次重修真觉
寺。孰料,清末一场无名大火把一座曾经几度辉煌的明代古刹除了金刚宝座塔和宝座前的两株古银杏树外,都化为灰烬。1961年,国家将真觉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真觉寺得以保护。
(《中国电视报》5.20张国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