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读于华东师大法律系的小杨,经历了从大寝室文化到小寝室文化的“跨越”,这种改变让他记忆深刻。
大一、大二时,小杨入住的是8人大寝室。“那时,寝室里总是很热闹,我们有吉他、贝司,还有借来的架子鼓。印象最深的是晚上大家都回宿舍以后,要是有一个人弹起了吉他,马上就有人放声大吼,盥洗间里正
大寝室里,偶尔有人买来二手电视或者电脑,所有人都可以共享,大家簇拥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8个人还常常一起洗衣服、轮流去打水。这样的生活简单且辛苦,但室友们的互相依存度很高。
大三搬到4人一间的学生公寓后,小杨发现,昔日只要振臂一呼就聚成一伙的哥们,都作“鸟兽散”了――大家忙着上网打游戏,谁还来一块儿唱歌呀!
在小公寓里,4张床与书桌上下分立,各人均有一台电脑以及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放置在寝室里的热水器、饮水机、洗衣机,更是提醒我们:不能同时分享,只能独用。
“个人物品多了,公共财物少了,私人空间多了,室友间却变得客气而陌生,日子久了自然产生很多磕磕碰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石红说,谦让、容忍已经很少出现在小寝室里,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尊崇个性和自我意识。
石红认为,“居住方式的改变,确实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况”。当寝室里有8个人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同一屋檐下”挑选朋友的余地相对较大,即便与2个室友之间的关系非常对立,他还有其他5个人作为交友的缓冲地带。住在小寝室里,缓冲地带却消失了: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不得不去适应。而谦让和团队精神,是未来就业时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
(《文汇报》5.21施嘉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