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土地”正在慢慢消失

2010-06-1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黑土地,曾经是中国东北的象征之一。然而数十年来,这个象征以每年2~10毫米的速度悄无声息地流失着。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科科长许靖华的调查,目前耕地中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20多厘米。

许靖华供职的研究机构坐落在距离哈尔滨64公里的宾县,这里是黑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表现之一就是随处可见的侵蚀沟。这些宽得“可以开进一列火车”的侵蚀沟,将成片的黑土地撕得支离破碎。

起初,侵蚀沟可能就是坡耕地低洼处不易觉察的一条集水线,有时甚至是农民收工时,插在地里没及时抬起来的犁铧豁出的一道小沟。但由于黑土土质疏松,抗冲刷性弱,这些其貌不扬的小沟发展起来速度惊人。据统计,黑龙江省有超过16万条侵蚀沟,占地9万多公顷。

与侵蚀沟显而易见的吞噬不同,大面积坡耕地上,不易觉察的黑土流失更加令人担忧。“东北地区的降雨集中在夏季,特点是历时短、雨势急。”许靖华说。而早年,农民为了让雨水顺利排出,形成了顺坡打垄的传统。这种耕作习惯也导致暴雨很容易在坡耕地的垄沟内形成地表径流,雨水裹挟着滚滚黑土,流向江河。而薄薄的黑土层一旦流失完,下面就是坚实的砂石、黄黏土等母质,草都无法生长。

其实,在一些土壤专家看来,施用农家肥,是增强土壤涵蓄雨水功能的快捷途径。但这种施肥方式逐渐被农民放弃。宾县水务局水保办主任张润儒记得小时候,村里人出门看到一堆狗屎,悄悄用雪盖好了,回去用铁锹赶忙铲回家。而现在,不少可以还田的秸秆被老百姓一把火就烧了,村里的厕所还要花钱请人去掏。

黑龙江省水利厅的一位工作人员研究了土地制度后,认为根子在于农民没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相关专家也建议,国家应立法明确土地使用者“在保护黑土资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而根据水保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不加快治理,再经过四五十年,东北黑土层也许将不复存在!

(《中国青年报》6.3赵飞鹏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