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铃找了份大型国企综合管理部的工作。
综合管理部,除了应对文山会海,还要兼管人事、宣传,甚至连工资表也要兼做。
晏铃是小字辈,办公室里一系列的杂活都是她干。同室的李姐、王哥看起来对她都不错,但谁都能使唤她,只要喊“谁来帮个忙”,这个“谁”就特指晏铃。
半年后转正,写总结
晏铃通过观察发现,综合管理部的核心任务是写各式材料,而好笔杆子难求,领导不止一次表达了对现有汇报、纪要、规章写作的不满。晏铃文字功底一向不弱,她的问题在于怎样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模式,以及让领导知道自己有意向此方向发展。
晏铃向领导提出借阅以前的各式报告时,领导有些诧异,但目光中明显流露出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机灵!”领导感慨地说。
此后一个又一个深夜,晏铃嚼着糖提神,一字一字在电脑上敲,第二天早上再忐忑不安地交给领导,悄悄观察领导的脸色。报告虽然枯燥,但晏铃看着人手一份自己写的东西时,又有一点满足感──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人。后来,这工作竟完全落到晏铃一个人身上。
晏铃变成了办公室里最忙的人,打杂的事再想找她做,看到她电脑里文档已经打开,标题已经写好,找她做事的人话到嘴边也只好咽下去,只剩一句“你忙吧”!渐渐她把宣传的工作也接过来了,和各大媒体、单位各部门打交道,组织、协调、沟通,晏铃觉得她和两年前刚工作时完全不一样,老练也干练了许多。
日子久了,晏铃又有些茫然。她在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的工作干得是不错,但她没有专业感,当笔杆子,做传声筒,她已心生厌倦。晏铃又开始埋头苦想。单位、部门中唯一让她觉得有亮点、有发展的工作内容就是人事。这些年,人事管理的相关政策不断出新,单位却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于是晏铃决定报考人力资源师。当单位成立人力资源部时,晏铃是唯一一个有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综合管理部的领导不愿放晏铃走,负责组建新部门的人力邀她加入,一切像是甜蜜的抉择。(《中国青年报》6.22禾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