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高达1.38亿美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体积如一辆普通汽车,重约500公斤,太阳能电池板展后长约5米。2003年5月9日,“隼鸟”号搭乘M-V型运载火箭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朝目的地“丝川”小行星驶去。
“丝川”小行星与地球直线距离约为3亿公里,长约540米,宽约300米,表面崎岖不平,外形就像个
2005年9月,“隼鸟”号探测器抵达“丝川”小行星轨道范围,并成功向地球发回一批在近距离拍摄的照片,随后在小行星成功着陆,科学家们期待着它能从“丝川”小行星表面收集大块的岩石。但是,目前还无法确定其是否完成了这项关键任务。
“隼鸟”号原本定于2005年12月返航,但由于故障错过了返回地球的最佳时间窗口,不得不在茫茫太空等待3年,直到2008年再踏上归途,在今年6月13日深夜“到家”。进入大气层后,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将使探测器主体燃烧殆尽。经耐热处理的密封舱将继续下坠,预定着陆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密封舱状如炒锅,直径40厘米,高20厘米。
“隼鸟”是继2006年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后,第二个离开地球重力圈后重返地球的探测器。美方希望通过观察密封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光热,测定外表温度,为未来载人火星太空船的耐热设计提供参考。
“隼鸟”号若能成功
采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将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也将大大鼓舞日本的航天事业。(《扬子晚报》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