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政协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44.2%的人认为,相比5年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现在的诚信水平下降了;诚实守信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可能是“无用的别名”,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6月25日《法制日报》)
人们对于社会诚信的疑虑乃至在衣食住行中
更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践踏诚信之人成为既得利益者而逍遥自在,政府机构对不诚信行为惩处不力,助长了社会的不诚信氛围。久而久之,给还在坚守“诚信比黄金还要贵重”意念的老实人带来沉重的打击,不由自主地笃信“诚信无用论”。当人们对正常释放的善意举动也打上问号,出于自我保护而被动地在心理上筑起一道防范陷阱的堤坝,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诚信水平的降低。
审视现实,众多人从对社会诚信的疑惑,到认同“诚实守信会吃亏”,亮起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提醒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式和路径亟待探索突破。一个人人自危、信用高风险的社会,不可能安定和谐。
(《羊城晚报》6.26牛日成)